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2:47:03
网易游戏《见证》年终策划:致敬平媒
发布日期:2013-01-01 09:10:06  稿源:网易游戏
游戏媒体从未跻身主流,纸媒更是举步维艰。这一年,《游戏基地》和《电子游戏软件》先后停刊。人们慨叹“游戏平媒已死”之际,却不知聚光灯外,仍有一群人在坚守媒体理想,承担见证者的责任。 下面这些文字足以证明,责任、良知、勇气、梦想,从未远离。

责任篇

年度评论专栏:《天地良言》

责任编辑:神踏踏等人 | 《电脑商情报·游戏天地》 | 2005年至今

见证,网易游戏频道,天地良言,电脑商情报,游戏天地,游戏杂志,专题,配图

《天地良言》是一个评论类栏目,创办于2005年,原名《铁嘴丹心》,以“揭露业界黑幕、乱象”为己任,也因此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原文

【致敬理由】1997年普利策奖获得者理查德·克鲁格说:“每当一家报纸死去,就会令这个国家进一步走向集权。倘若一家优秀的报纸死去,历史便从此失去一位忠实的见证者。”有时候,坚持即意味着胜利。

【作者的话】自此栏目存世以来,素来便是执行主编又爱又恨的怪胎。稿件的紧急修改和临时撤换更是屡见不鲜,弄得责任编辑苦不堪言。记得有一次,负责此栏目的编辑受某厂商之邀飞赴上海,他临走时拜托我临时操刀一期。鬼使神差之下,我恰就做了一篇关于那家厂商的稿子,结果人家一怒之下不给我那位可怜的同僚买回程票,他只得灰溜溜的自掏腰包......搞得我至今仍有愧于他。

年度人物访谈:《陶宏开:尽力而为,帮一个是一个》

作者:杨筱卿 | 《家用电脑与游戏》 | 2012年6月

见证,陶宏开,采访,家用电脑与游戏机,游戏杂志,网易游戏频道,专题

采访中,陶宏开告诉记者,上门求助的家长太多,他实在忙不过来:“我今年67岁了,我不是钢铁人,并且我还有一个90多岁的老母亲要照顾。”【原文

【致敬理由】面对采访对象,记者的首要职责是还原事实,而非预设立场,评头论足。这篇访谈完全可以取一个更吸引眼球的标题,比如《陶宏开:<魔兽世界>如同三级片》,以制造轰动效应。但作者并未这么做。

【作者的话】我要感谢企鹅君同学,是他将陶宏开的联系方式告知我的。除此之外,企鹅君还给我讲了一件事儿,当初策划梦天堂西藏祈福,是他找到陶宏开聊这件事儿的。他给我讲,陶宏开是一个很开朗、直率、和蔼的老头,而在这次的会谈中,陶宏开并没有提出报酬,当然,他们也就没有提报酬了。事后,他们给陶买了一点礼物,作为礼节性的酬谢,但被陶拒收了。

年度产品评论:《只要钱途光明——“<神仙道>抄袭事件”引发的思考》

作者:Pantheist | 《大众软件》 | 2012年5月上

见证,神仙道,抄袭,抄袭神仙道,大众软件,游戏杂志,网易游戏频道,专题,钱途光明

游戏开发者本可以创作一些更有趣的内容,可惜大量资源被用于仿制。如同一位画家,长期临摹世界名画,久而久之,不再记得什么是创作。【原文

【致敬理由】作为页游市场上的“传奇”,《神仙道》过于明显的模仿和炒作令其备受诟病。作者并未止步于简单的批评,而是从游戏设计者的角度,对抄袭侵权的难于界定,以及页游产品的成功要素作了分析。

【作者的话】有读者网上留言,认为我是在纵容《神仙道》。作为游戏设计者,我只能表示,读者与我的角度相去甚远。《神仙道》这么抄肯定不对,大家心知肚明。但很少有人会想到,抄袭这种做法的对错与否,同玩家并无直接联系,他们更在意游戏好不好玩,耐不耐玩。文章最后,我谈了页游成功的若干要素,以及页游生命力的体现,又一次被读者认为是在教唆《神仙道》。殊不知,《神仙道》财大气粗,哪会听我胡诌。

梦想篇

年度名人对话:《让奖杯变成一种声音——再访奖杯达人CosplayL》

作者:胜负师 | 《游戏机实用技术》 | 2012年12月

见证,COSPLAY,游戏机实用技术,网易游戏频道,游戏杂志,专题

两个多月前,广州天下聚会,CosplayL躲在后台一角独自看书。【原文

【致敬理由】游戏中,CosplayL已获得258个白金奖杯。现实中,他因重度听障而在学业、事业和爱情上屡屡受挫。这篇访谈并无多少煽情之处,作者只是以普通玩家的身份,听另一位玩家聊自己的爱好与梦想。

【作者的话】两个月前,我在广州天下聚会上第一次与真实世界的L君见面。会场的音响在他听来是巨大的杂音,令他头晕耳鸣,十分不适,于是躲在后台一角独自看书,一如平日里的低调。当时他已位列世界30强,正在为PS3版《愤怒的小鸟》“全球第一白”而努力。用纸笔简单交流后,我萌生了再次采访他的念头。

年度文化报道:《独立游戏大电影》

作者:Oracle | 《大众软件》 | 2012年9月中

见证,独立大电影,独立游戏制作人,网易游戏频道,专题,大众软件,游戏杂志
由于导演刻意打乱了故事节奏,初看会觉得较为凌乱,有些不知所云。【原文

【致敬理由】幽默的网友为《独立游戏大电影》起了另一个名字——《爱支撑我们走下去:独立开发者的人格缺陷大全及其压力测试临床表现》。无论对于独立游戏开发者,还是对于游戏媒体,这个名字都很适用。

【作者的话】我花了整整一下午时间,逐字逐句整理影片材料,将那些跳跃性的零散信息,整理成三条随时间变化、有起有伏的剧情线,再延伸出去,查阅资料,补充前因后果。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将贯穿影片始末的情绪——沮丧、不懈、绝望,以及捕捉到一线希望的欣喜和初尝成功的愉悦,用文字清晰地表达出来。

历史篇

年度历史回顾:《1996—2000年中国单机游戏引进市场回顾之电子艺界篇》

作者:CaesarZX | 《大众软件》 | 2012年1月中

见证,网易游戏频道,专题,大众软件,游戏杂志,单机游戏

1997年,电子艺界在中国大陆打出“电子娱乐新境界”的口号。同年,他们完成了《福尔摩斯探案2:玫瑰纹身》的高质量汉化。【原文

【致敬理由】作为最早进驻大陆的外资游戏企业之一,EA为中国的单机游戏市场做出过不小的贡献。作者以翔实的资料,重现了十多年前的这段历史,既是对个人美好时光的缅怀,也是对中国单机游戏市场的悼念。

【作者的话】起初,我只想再买一套《福尔摩斯探案2:玫瑰纹身》。1997年买的那个盒子早已破损,CD有刮花,手册更是破烂不堪。当我看到某网店居然还有首发大盒版时,激动的心情与莫言获知得奖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收到游戏后,我发现,这套的包装盒、手册和印刷质量,与我当年那套有细微差距。为了确定质量差异的成因,我开始了调查。

年度往事重拾:《缺席的三人行故事:陈一进、简诚志和朱俊》

作者:杨筱卿 | 《家用电脑与游戏》 | 2012年5月

见证,网易游戏频道,专题,游戏杂志,家用电脑与游戏,连连看

随着《连连看》的风靡,模仿之作大量出现,有人仅更换几张图片,便堂而皇之地称为原创。这些模仿之作,从未提及陈一进和简诚志的名字。【原文

【致敬理由】为联系陈一进、简诚志,作者颇费了一番周折。毕竟已过去十多年,且对方远在台湾,默默无闻。《连连看》,这款家喻户晓的小游戏在国内拥有无数“山寨”,最初的两位开发者却早已被人遗忘。

【作者的话】我多多少少能体会他们的心境,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我想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吧。简诚志当初也有过雄心和理想,想将《连连看》发扬光大,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而朱俊呢,虽然正在做与《连连看》有关的事,但公司只是小公司,只能靠承接各类软件和网络项目维持生计。未来的路在哪里?理想又能否实现?我不知道,所以我希望他们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知道。

创意篇

年度图文策划:《游戏十八行:随时的超级赛亚人》

责任编辑:章俊 | 《电脑游戏攻略》 | 2012年3月

见证,网易游戏频道,专题,电脑游戏攻略,sky,忍够了,游戏杂志

“因为你是手握广告费的厂商,所以可以对我们飞扬跋扈。因为你是手握投放权的领导,所以可以令我们忍气吞声。”【原文

【致敬理由】年初,《香港人,忍够了》的广告令“忍够体”一夜走红。这篇“忍够体”专题以游戏圈为吐槽对象,构思巧妙,开篇写道:“人类用20兆的光纤上网,无休止转载,却没有功夫看完一页杂志。”

【作者的话】整个专题,只想说清楚三件事:一是向读者阐明游戏职业的真实状况,别再“光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二是对自身职业的宣泄,生活趣味枯萎,生存状态迷茫,积压的情绪需要找个出口。三是对这个圈子的控诉,第九艺术摇摇欲坠,文化凋败,什么东西值得追求,什么品质必须坚持,很多人并不知道。第二天,我们不但收齐了大部分稿件,而且质量都属上乘。一方面是兄弟们给面子,另一方面说明众人心中积怨很深。

年度系列连载:《游必有方,戏如人生》

作者:九言 | 《e-Play电脑游戏新干线》 | 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

见证,网易游戏频道,专题,e-Play电脑游戏新干线,游戏杂志,游戏人生,虚拟世界

如同小说、音乐、影视,游戏只是一种普通的娱乐,不应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声讨和炒作。【原文

【致敬理由】该专题共11篇,每篇以一个关键词为主题,由“生”一直写到“死”。作者尽量避开陈词滥调,以发散思维,搜寻一个个独特的点,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人生相互对接。

【作者的话】策划这个专题,首先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为游戏正名。我始终认为,游戏只是一种娱乐的常态,它不是洪水猛兽,不应被冠以“网瘾”的恶名,不宜被一而再再而三地炒作和声讨。游戏有很多与现实人生共通的地方,玩家于其中,找到了实现个人价值、证明人生意义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游戏中的衣食住行、对抗与合作,尽管与现实有相似之处,却又总能带来现实无法给予的体验。

年度特别致敬

“科技之光点亮未来”系列公益报道

作者:程朋等35位记者 | 《电脑报》 | 2012年3月至8月

见证,网易游戏频道,专题,电脑报,科技,公益,游戏报纸

在奎武村小,一位数学老师兼职信息技术课。【原文

【致敬理由】“我们深知,作为存在于这片土地上的一份媒体,不仅仅只是关注冷冰冰的产品和技术,更应该去关注一个个鲜活的人。”《电脑报》山区行全体记者的这句话,正是我们向其致敬的理由。

【作者的话】在奎武村小,一位数学老师兼职上信息技术课,她在黑板上用粉笔很用心地画出了一台完整的电脑,孩子们则非常认真地举手回答,哪里是鼠标,哪里是显示屏幕。在教师宿舍,我看到老师和自己的孩子挤在巴掌大的厨房里吃饭,也看到了老师在停电的房间里点着蜡烛看书备课,还看到了老师正在用水泥覆盖因为地震造成的墙上裂缝。

(本文为网易游戏频道专稿)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2:47:03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