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京东商城宣布新一轮融资7亿美金到位,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内部邮件中称,该公司“账户上最多已经拥有150亿元现金储备”。 7亿美元融资约折合40亿元人民币,以此计算,京东商城将持有超过100亿元的现金流。不过,不停烧钱,盈利遥遥无期的刘强东,手头哪来100多亿?这引来业界人士广泛质疑。
现金储备少于50亿元
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6年间,京东商城共融资23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145亿元。具体包括2007年今日资本的1000万美元融资;2008年底,今日资本、熊牛资本等的2100万美元;2010年1月老虎基金的1.5亿美元;2011年4月DST、老虎基金的15亿美元;以及最近一次2013年2月,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和Kingdom Holdings Company7亿美元。
由于京东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现金储备和支出来源都只有一个,就是融资来的钱。 但融资之后的扩张、招人、拿地建仓、建物流、建云计算基地等硬性成本开支更不少:2012年,刘强东宣布在同时在全国开建6个仓储基地,物流投资36亿元;2012年,京东宣布与内蒙古和江苏省宿迁相继签订云计算中心项目投资协议,投资总额达40亿元。加上2012年京东在香港召开上市推介会披露数据,2011年京东市场推广费为5亿。而2012年电商血战一年,光奥运期间京东就在央视就砸下2.3个亿,京东市场费一定会高于5亿,姑且按照5亿计算。而人力资源开支仅2011~12年就高达25亿元。
综上,京东融资145亿里面,通过公开资料能算出来也已经花掉了至少100亿。这还不算上早期股东退出,电商大战商品补贴等支出。可以断定,京东手里所持现金储备一定少于50亿人民币。
靠压账期“花人家的钱”
那么,其余的钱来自于哪儿?京东的作法可谓相当“流氓”--无论京东自营供货商还是POP平台商家,都是要压账期的,那些钱滚在京东账户上,就变成了刘强东内部邮件中的“现金储备”!而事实上,就京东而言,现金储备才是自己的钱,应付款其实就是供应商的货款和pop商家的销售所得款,说白了那是人家的钱。
京东公布的2012年整体销售额600亿人民币,其中自营业务销售额480亿人民币,平均借款账期45天,每月可滚动压款60亿;POP平台120亿人民币,平均账期30天,每月滚动压款10亿,加起来京东在手里一直滚动着商家70亿人民币的货款。
京东靠不赚钱的低价战略抢占市场,之后巨大的业务量要求京东在软硬件继续增加投入,只能再去吸引外部投资,拿到钱后继续吐血抢市场,如此反复”。即陷入“融资-扩张-再融资-再扩张”的怪圈,而随着竞争环境的恶化,仓储物流、广告营销、人才引进等各方面的巨大投入,京东的亏损额度将继续加大,盈利仍是遥遥无期。一旦资金干涸,融资路径遇阻,靠压账期,花别人钱的手法还能玩的转么?
几个月前,当当总裁李国庆还在唱衰京东:“京东商城的钱只够烧到2013年6月份”。现在细算京东这笔账,结论自然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