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金山提供的数据,WPS在Android上的用户数已经达到 了5000万,月季活跃用户也在1500万以上,这是一组非常耀眼的成绩,那iOS限制较多的先天环境下,WPS的潜力会有多大,微软Word推出之后的 发展前景又有多大,相信这些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对此我们专门采访了金山的庄湧。庄湧在金山有10年以上的WPS PC端开发经验,现在是iOS版本WPS Office开发总负责人。
金山iOS版本WPS Office开发总负责人庄湧
问:我们听说去年金山就有计划推出iOS版的WPS,但是最终的产品到了今年3月才看到,考虑到现在Android版的WPS已经非常成熟,技术应该不是主要原因,那么金山是怎样计划iOS版WPS的研发和上线时间的?
庄湧:在 时间上,我们是在去年9月底开始着手WPS的iOS版,到正式发布大概是4月的时间,这期间的主要工作是将PC端的Office产品移植到iOS上面。第 二部分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来自于移植过程中其他开发商也都会碰到的问题:资源受限。比如现在PC端主流的内存容量已经达到4G,有的发烧友的PC内存 甚至能达到16G,所以PC端软件的发展相当于是“无限”的,而在现有的手持设备中Pad上的内存也仅有1G、500MB。那么怎样在资受到限制的状态下 既要提高播放的速度,显示的效果,又要降低内存,这是需要花费相当多的优化工作。所以在时间上,iOS版WPS的研发工作差不多由这两大部分组成。
iOS版WPS截图
问:当提到WPS,我们想到的更多是Word,但此次iOS版的WPS仅仅是PPT演示文稿功能,这让我们有些意外,能向我们透露下这其中的缘由吗?另外我们非常想知道Word功能什么时候能在iOS上实现,与Android版同步。
庄湧:我 们都知道WPS有几个组建,PPT、Word和Excel。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曾考虑过是一起全部推出,还是单个的组建推出,在我们分析了iOS各个厂商 Office产品的优、劣势之后,决定先推出我们有突破口的PPT组建。首先在兼容性方面,因为当前PPT只是读取阶段,所以对微软Office的显示和 动画播放效果上会比市面上Office产品更好。第二是特别在播放体验效果上,也很容易出一些亮点。而比较Word和Excel这两个模块,当前在iOS 上相对中规中矩,在苹果自由iWork这样综合素质强大的对手面前,切入点相对来讲并是那么容易找到,所以这也是我们选择用PPT来作为切入点的原因。
现在这个WPS版本对于一些简单的Word和Execl也能打开,因为从技术的角度这并不是我们做的事,而是调用苹果的预览机制去打开文档。不过这个月我们已经开启了Word只读版本的研发,先加入只读,再加入编辑,从打“打开”文档到“写字”基本上能够移植完,但后面至少要有2个月的时间用户来优化性能,比较保守的数字是到6月底发布Word版的WPS。Excel的话可能要往后拖一点,但最晚也会在第三季度提供Excel的编辑功能。所以说今年我们的主要计划,就是能在iOS上成型,3个组建都会有,以轻量级的功能来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
问:WPS的iOS版都在哪些国家推出了?如果当前仅有中国市场,那以后会向海外扩张吗?刚才您提到了WPS会逐渐增加Word和Excel的功能,那到时候会不会变成收费版本?另外,现在iOS的WPS用户数和目标是怎样的?
庄湧:第 一个版本也就是现在这个版本是只在中国市场推出,但最新版我们已经提交给了苹果,审核通过后就会全球同时上线。至于是否会变成付费版本,我们也确实讨论过 这个问题,其实大部分用户对于Word的需求是只读,也就是显示文档,而对于编辑等的商务需求在比例上较少,我们有可能会在这方面做一些增值的付费考虑。
WPS的iOS版是2月25日晚上上线的,截止到今天的下载量已经突破了20万,目标的话我们希望第一个目标是月活跃数是过百万。
问: 最后再问一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那就是微软的iOS版Office。我们都知道多次有媒体爆料微软要在今年年初推出iOS上的Office,但是现在 仍无踪影,反而是金山倒是抢先了一步。抢先确实是一部好棋,但毕竟微软是国际巨头,如果微软很快推出了iOS上的Office,那我们是怎样看待这其中的 竞争关系的呢?
庄湧:微软Office在PC上一直都是领头羊的地位,定义了文档的模式,看起来像是一 个无法翻越的大山,不过在移动产品上我认为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最起码我们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首先一点是在没有“编辑”功能之前我们是免费的,微软的 Office将是收费的,这是我们最明显的一个优势。其次,对于版本的更新迭代,我们会比微软更快,因为像微软这样的大公司从产品的规划到实践的周期比较 长,而我们却能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在用户体验和功能上超越他们。
第三点,在开放性上我们也会比微软做得更好一点。比如在iOS系统的限制 下,用户将Word添加到手机的方式较为复杂,网盘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方式,但在网盘这种第三方应用的支持上,微软估计不会加入谷歌网盘,但对于我们来说, 用户用的多,我们就会去考虑支持、兼容,所以我们没有微软的“包袱”,可以轻装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