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初 Opera 公司宣布更换内核的消息,本文对此做了相关的猜测与分析,同时希望 Opera 能够在受益于新内核的同时,保留自己独有的优势,不希望见到其被 Chrome 同化掉。

2013年1月,Opera宣布旗下的大多数浏览器产品将使用新的内核。这家公司已决定使用Webkit,目前使用这个内核的浏览器主要有 Google Chrome、Chromium、Safari 等等。这就导致了在目前五个最流行的浏览器中,内核种类上只剩下了3个,它们有望能够在大公司的支持下继续发展。
我还是不确定新核心的桌面版 Opera 将会是什么样子。Opera 会发布一个只提供基础功能的初始版本呢,还是会发布一个外表像是 Opera,里边是不同内核的版本?我讨厌见到 Opera 变成 Chromium 或者 Google Chrome 的一个复制品,但幸好就目前的一些迹象来看,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所幸还有一些使用 Webkit 作为内核的浏览器,并不像 Chrome 或者 Chromium 那样采用简约的界面设计。Maxthon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如果 Opera 仅仅用 Webkit 替换掉旧内核,那么上面担心的情况(变成 Chromium 或者 Google Chrome 的一个复制品)就不会出现了。
另一方面,新版的 Opera 估计会有以下这些变化。Opera 也许会趁着这个机会来明确砍掉一些早就想去掉的特性。我说的是一些不再受公司倚重的内容,诸如 Opera Unite(云端协作平台) 以及 Opera Widgets(小工具)。砍掉 Widgets 是很容易理解的,毕竟 Opera 现在已经支持扩展了,而且扩展远远要比 Widgets 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还有其他一些依赖于 Presto 内核(旧内核)的特性,也将在下一个版本被砍掉,包括 Opera Dragonfly、Carakan、Fit to width/seamless zoom(宽度自适应/无缝缩放)、以及 single column/small screen mode(单列/小屏幕模式)等。基本上,凡是依赖于 Presto 内核的部件都不会被移植到新版本中去。当然,Opera 在新内核的基础上开发出这些特性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我认为 Opera 最好能够与 Webkit 内核和平共处。如果为此砍掉一些 Opera 引以为傲的核心特性,或者去掉了与用户界面(UI)相关的自定义选项,那将是大错特错的。如果 Opera 变成 Google 浏览器那样,我们就没有必要再使用 Opera 了。
另一方面,受益于 Webkit 这个稳定高速的引擎,拥有新内核的 Opera 也将有机会吸引更多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