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会上,挨边坐的雷军与董明珠再次被媒体关注,各种八卦也在网上传开。我对八卦不感兴趣,对雷军、董明珠不约而同的谈“电饭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雷军:“去年年初媒体报道很多人到日本买电饭锅、马桶盖,我以为是大家迷信国外产品,后来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日本的电饭锅,发现日本电饭锅的确做得非常好。首先采用的是IH电磁加热技术,日本电饭锅的技术水平的确远远超过国内的水平。”
董明珠:“我特别生气“到国外买电饭煲”的事情,这个事真的刺痛了我的神经。我觉得很遗憾,同时也很悲哀。没有理由中国那么多制造企业连一个电饭煲都做不好。”
IH电磁加热电饭煲已经在国内热销
那么,电饭煲目前的市场状况是怎样的呢?
查阅中怡康数据发现,IH电饭煲已经开始在国内市场发力,而并非雷军、董明珠所言的必须去日本、韩国才可以买到。
中怡康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普通加热型市场零售额份额为69.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而IH加热型电饭煲则一路攀升,目前市场零售额份额已超过30%。
2015上半年IH加热型市场国内品牌以绝对优势占据89.1%的市场份额,而国外品牌零售额占比为10.9%,较去年同期提升近1个百分点。
同时,IH电磁加热电饭煲的价格也在不断回落。2014年上半年线下市场IH加热型平均价格为972元,2015年上半年均价降至880元;其中国内品牌均价由898元跌至808元,国外品牌均价则由3679元降到3269元。
在网购市场上,2015年上半年IH均价已跌至819元;其中,国内品牌以574元刷新线上销售价格底线,而国外品牌均价也由原来的3003元下降至2523元。
IH电磁加热电饭煲从1988年开始在日本诞生,松下生产了第一台IH电磁加热电饭煲,接着东芝、福库等日韩品牌争相推出此类产品,迄今已经过去26年。
为何国内企业迟迟不造IH电磁加热电饭煲?
然而国产IH电磁加热电饭煲却迟迟未出现,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首先,中国消费能力差。2014年中国电饭煲的平均售价为275元,而日本电饭煲的平均售价为1600元。中国的消费者消费能力一直偏低,导致高端电饭煲需求量较小,因此国产品牌没有生产此类产品的动力。
这也导致了在技术上的完全落后。据美的的新闻报道,这家销售电饭煲最多的中国公司,2013年才在国内申请了11项IH电磁加热专利,而其他企业在该技术上的专利更是空白。
其次,缺乏竞争。美的、苏泊尔、九阳等小家电企业几乎垄断了电饭煲市场,日韩品牌则居于市场高位,服务高端用户,导致整体市场格局变化不大。而且随着中国消费水平提高,电饭煲家家必备,功能型电饭煲供不应求,这也导致企业没有研发新技术的原动力。
自从2014年,大量中国消费者去日本、韩国抢购电饭煲,这不仅刺激了国内企业,同时媒体的不断宣传、报道,也对IH电磁加热电饭煲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于是,这些国产品牌,比如,美的、九阳、苏泊尔等纷纷开始行动起来,生产IH电磁加热电饭煲。
国产品牌利用低价优势,迅速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与彩电、空调、冰箱等家电市场的发展路径,都十分类似,外国企业研发出新技术后,中国企业开始学习、借用,然后利用成本优势一举领先国外。
小米、格力的HI电磁加热电饭煲估计快上市了
毋庸置疑,IH电饭煲的平均售价还会随竞争加剧而不断下降,从而实现平民消费,替代普通加热型电饭煲。这也是中国电饭煲市场的一次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随着技术升级,会淘汰掉一批小型企业,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综上分析,雷军、董明珠不约而同的谈“电饭煲”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中国消费升级的需求是存在的,同时他们也在通过媒体误导中国消费者,认为中国市场还无IH电磁加热电饭煲,其实早已在普及之中。
雷军与董明珠的另一个用意可能在于,小米、格力都在打电饭煲的主意。借两会正好宣传,估计小米的“年轻人的第一口锅”就要诞生了。而格力除了空调主业外,这些年一直积极多元化,做白色家电、小家电,所以格力电饭煲估计也已经在计划之中。
消费升级,是很多企业的机会,不论对于新公司,还是老企业。但是有一点仍然让人十分忧虑,无论是老企业,还是新企业,他们总是技术的跟风者,很少做自主研发。无论是IH电磁加热、空调、彩电、手机、汽车等市场均是如此,而且企业都十分缺少工匠精神,过度的渴求利润,忽视品质。
比如,某互联网品牌抄袭了日本巴慕达的空气净化器,外观十分相似,但是性能、品质有诸多瑕疵。然而互联网企业却可以利用自己的营销能力,连接用户的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制造低价高品质的舆论,这种偷懒做产品却精攻营销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倒退,掩盖了商品品质不好的事实,也带坏了整个制造业的风气。
最后,问一句,你准备买个IH电磁加热电饭煲么?请回答准备买、已买、太贵不买。
磐石之心作品:《解密小米》《融合之道》(公众号:磐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