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0:16:40
[评论]从哲学角度谈人工智能为何无法超越人类
发布日期:2016-03-09 10:52:30  稿源:以色列创新


假设人类智能可以创造一种更聪明的人工智能,那更聪明的人工智能是否也意味着可以创造一种“更聪明的人工智能”、“更更聪明的人工智能”、“更更更聪明的人工智能”....以此类推。霍金说要AI将毁灭人类,马斯克强调我们应该警惕人工智能。这两位对公众说的话,真的代表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别忘了,他们是各自领域著名的“营销大师”。

AlphaGo 在代表最高水平的智力游戏围棋与人类顶尖选手对决,但凡虚心一点的科学家都明白,这不过是个100万美金的超值广告。

而从媒体到普通民众,都担心某一天AI具备自我意识后,在高速进化中全面超越人类。

这根本是孤陋寡闻的恐慌。

哲学上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意识和智能产生自大脑,但是意识和智能能够理解大脑本身吗?

索罗斯在他著名的通俗著作《金融炼金术》开篇提到了一个问题,所有能被人类主观意识影响的东西,都不具备“客观性”(这句话请读三遍想三遍),因为“反身性”原理,所有有人类参与和影响的活动,从金融投机所属的经济学到预测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人文类科学,都不具备真正的规律。某种程度上它们本质上都是伪科学。

这句论断让笔者印象尤其深刻。从量子力学主宰的微观世界被验证了无数次的“不确定性原理”,到索罗斯的“反身性”原理,背后揭示了一个深刻的规则:人不能跳出“人的视角”去验证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工智能大家都在追风谈 deep learning,也就是程序员设计算法,训练计算机群从海量数据中习得 “特征”,也是这次AlphaGo不同以往围棋软件的地方,它能够与顶尖高手的大量切磋练习中“自动学习”提高技术。但是AlphaGo习得的那点“人工智能”与人类所真正代表的强人工智能相比,还有两个巨大的门槛。

第一个问题,归根结底,人是不是一部自动反应的机器?

《生活大爆炸》里有一个男主角叫 Sheldon Cooper ,他很萌,但却是对情境感知能力较差,并伴随着严重强迫症。

社交困难、沟通困难、固执或狭窄兴趣。类似 Sheldon Cooper 的人,在幼年时,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

– 孩子没有交作业,老师很生气,便讽刺地说道:

– 老师:“狗把你的作业吃掉了吗?”

– 孩子:“老师的狗会吃掉纸?”

孩童是因为不能理解老师的提问而保持沉默,并会认为老师有养狗、而且狗会吃纸。但老师想要表达的其实是“你忘记交作业了”,而孩童本身没有办法了解这类的隐喻。

世界上真实存在着这样一群人。现代精神病学指出,这是一种温和的自闭症叫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不同于一般自闭症, Asperger syndrome 保有社交的意愿却缺乏相关的能力,他们看起来像 “机器人”,但大多心智正常。

Asperger syndrome 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心智并不神圣,是有迹可循的。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却越来越向人们揭示一个可能的结论,无论是自闭症患者、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还是普通人,实际上都是基本自动的机器。

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所著述《Self Comes to Mind》(自我在大脑当中是怎么生成的)中认为,通常人们混淆了 emotion(直觉情绪)和 feeling(感受)。“我觉得怎么样,我觉得受委屈了,我觉得被尊重了”,这种“我的 feeling” 是杜撰的、虚假的。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这也是原来心理学经常引用的故事,在加拿大做的实验。在一个石桥上和一个铁桥上招募一帮人去谈恋爱,随机抽取一对一对去谈。石桥因为很坚固,有风也不会晃。铁桥是铁索桥,是吊桥,有风就会晃。因为一晃就会紧张,紧张恐惧是一个 emotion,恐惧来的时候又带来什么呢,内部是肾上腺素分泌;外部的表现,比如瞳孔放大,面部会发红,鼻孔会扩张,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但是很有意思是,紧张的外在表现和爱情出现的外在表现是一致的。理论上讲,环境不应该对你是不是对对方有好感能够产生影响,不管你是在石桥上跟人谈恋爱,还是在晃动的铁桥跟人谈恋爱,理论上讲,你爱上对方的几率是差不多的。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晃动的铁桥上爱上对方的几率大大超过在一个稳定的石桥上,因为刚才讲的 feeling 部分,就是这个自我部分,它不知道 emotion 出了什么事儿,它只是去读取。它读取的数据是,原来所有的征兆,所有的征兆符合谈恋爱的特征,我就一定爱上对方了,我既然爱上对方了,我就一定要真的去爱她,因为如果我觉得我是,而又没有真的去爱的时候,又会出现另一个,叫做认知失调。这样的话,他就以为自己是这样的,就那样去做了。这是真实研究的成果。

之前人们认为 emotion 就是 feeling,达马西奥研究发现不是,emotion不能改变,见到什么样的情况你就会产生怎样的反应,是下意识的,是不能控制的。而feeling是 “我” 在作怪,受这个所谓的 “我” 来控制的,它首先读取 emotion 的数据,经过处理之后告诉 “我”,我感受到了什么。

“处理” 的过程十分关键,它能否被模拟,与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息息相关,这是人工智能已有部分答案(比如 deep learning )的第一个重大问题。而所谓的 “我”,自我意识甚至自由意志都是幻觉,是假的,不存在。我们实际上是个基本自动的机器,99.9% 自动处理的机器,只不过这个机器有一个特别特殊的软件,就监控这个机器本身的“我”。

身体是遍布传感器(耳鼻口舌目身体,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的硬件,又运行着一个产生“自我”的软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确实只是机器人。

但“自我意识” 是如何产生的,目前还没有彻底搞清楚,也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且尚无头绪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100%的正确诞生不了真正的智能

所见与真实有很大的狭隘和偏差。

普通人的视力系统就是一种用于获取和分析可见光的信息接收系统,倘若缺少一类,或是性能不足,就会发生:盲人无法感知光线、色盲缺乏分辨色彩的能力、健全人的眼睛看不见紫外线、红外线,分辨不出偏振光……但真正的,健全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其实与盲人摸象别无二致。

一个已知的事实是地球面向太阳的区域每平方厘米每秒会穿过大约 650 亿个来自太阳的中微子,然而由于缺乏感知能力,不仅人类自身无法察觉。比如我们所谓的 “错觉”,错觉是在已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额外加工所获得的认知,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卡尼萨三角形错觉;错误则是计划之外发生的随机突变。一些特殊的神经性疾病将使得我们感知到与常人完全不同的世界,例如拥有断续影像视觉(Cinematographic vision,一种罕见的精神异常现象)体验的人,大概会认同芝诺关于飞矢不动的论断所言非虚。

我们所谓的存在皆由我们的观察而得,而我们的观察方式存在先天性的漏洞。但奇妙的是,从感知、观察、形成概念、到逻辑推理均存在缺陷的人类,实现了真正的智能。

图灵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科学,几乎同时代,美妙而强大的人工智能其实早在 50、60 年代就开始研究了,但一直没有大的进展。之前的研究重点是精确的数理统计与创新算法,直到人们把眼光从线性系统放到非线性系统,从逻辑编排到混沌系统,从机器到人。才取得了一些有限的进展。比如模仿大脑神经元多层链路循环递进处理信息的方式,诞生了时下火热的深度学习。

计算机的发展,核心是逻辑门的堆叠带来的超高效率和超高准确性。100% 正确却诞生不了智能。非线性系统、混沌理论指导下,即使目前流行的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还没有真正有 “容错”的能力。模拟错误的信息输入,输出错误的模型,能在下一次模型实践中发现模型本身的错误或局限,在没有程序员没有旁人主动干扰指出中习得 “错误”,并从中学习进化。这需要部分抛弃冰冷的逻辑和理性,一场真正的哲学革命。

生命体是各种不同细胞的堆叠,涌现了意识、智能、情感、道德、乃至今天人类的一切,以至于反作用于现实世界本身。计算机实现强人工智能的一天,必然也具备意识、情感、道德等表面上与 “智能” 无关的东西,那时候恐怕就不是一种机器和工具,变成活生生的生命体,而我们成为了造物主,成为了上帝。

宇宙的图像和大脑神经元的图像何其相似,真正人工智能的问世,笔者深信,那就是另一种创世。

注:本文作者杨青山,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以色列创新】:zhongyichuangxin,这里有浪漫故事,真正的黑科技,以及最权威的以色列高科技公司数据库。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0:16:40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