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奥迪、奔驰、宝马、沃尔沃、丰田、谷歌、百度等公司的无人驾驶车相继上路测试,其中日产、丰田、奔 驰等汽车厂商还宣布了实现无人驾驶汽车量产路线图。虽然国内本土车企的无人驾驶汽车起步稍晚,但毋庸置疑,今年北京车展将是它们集中展示无人驾驶技术的大 舞台。在车展举办前,一些汽车厂商开始亮出杀手锏进行预热。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长安汽车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出发前往 2000 公里外的北京。
据了解,此次进京的有两辆长安无人驾驶汽车,采用了两种技术方案,分别应用于低速、高速路况:一种采用激光雷达,检测范围为 0.7 到 80 米,最大扫描范围 190 度,适用于低速路况,主要是行人检测、低速跟车等;一种是毫米波雷达,适用于高速路况,最高车速可达 120 公里。
2018 年:实现单车道自动驾驶
一位此前在重庆体验过低速版无人车的媒体人士告诉雷锋网,他们体验的是一辆测试车,由平板电脑监控,根据雷达、高清摄像头等智能设备提供的信息,车辆可在同一车道内实现加减速、制动、超车、回位和控制方向,驾驶员随时可以接管。所以从使用原理上来讲,这项技术与其他品牌的差别不大。
在重庆到西安路段体验过长安无人驾驶汽车的一位业内人士向雷锋网描述:这辆无人驾驶车带给他的感受相当于全速域 ACC(自适应巡航)+ 车道对中。总体来说,长安汽车的策略还比较谨慎。其中有几个细节让他印象深刻:
在高速上如果要变道,需要人拨一下转向灯拨杆,雷达会识别后方有没有障碍物,如果没有会自动变道。有障碍物会提醒驾驶员目前不能变道;
前雷达不能探测路面情况,比如路面崎岖或遇到减速带,正常驾驶员会绕过坑洼去或者减速通过,但这辆车会照常开过去。
车道线不清晰的时候还需要人为干预方向盘;
在高速公路上巡航的时候才能进入自动驾驶模式;
车辆可识别限速牌,但不能根据限速牌控制车速,而且车速一直维持在驾驶员限制的速度上。
在他体验过 480 公里的路程后,他表示现阶段长安无人驾驶车在高速公路上实现的还是非常基础的「自动驾驶」。
据官方资料介绍,长安无人驾驶的目标分为了四个阶段:
2016 年,睿骋、CS75 等车会率先搭载 0 到 120km/h 下的自适应巡航;
2017 年,加强辅助驾驶产品的开发;
2018 年,重点实现智能化停车、高速自动驾驶等功能;
2025 年,实现全自动驾驶。
此次测试的车辆是第三阶段:实现智能化停车、高速自动驾驶等功能——可以完成完成自动避让行人、弯道加速、通过狭窄路段、自动跟车、自动超车和加速行驶等驾驶行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 2018 年可以实现的是单车道的自动驾驶。
5 天 2000 公里:今天抵京
4 月 12 日这两辆长安无人驾驶车辆从北京出发,依次经过安康、西安、郑州、石家庄和北京。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雷锋网,他们将于今天下午抵达北京。
随车北上的长安汽车工程师孔周维昨天向雷锋网介绍了长安无人驾驶汽车这几天在路上的基本情况:整体运转良好,并没有遇到突发状况。
据他透露,目前这辆车只是针对高速路进行测试,并不对城市路况进行测试。此次长途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和提升算法里没考虑过的工况:比如在不规则的车道线上和特殊的禁区匝道。
在穿过秦岭一条长 18 公里隧道的时,由于光线影响,车道线不清晰,系统会提醒(警报)驾驶员特别留意当前路段。这是因为受限于摄像头以及图像处理算法,现阶段的自动驾驶系统还不能时刻探测到道路标线。
技术路线基本趋于一致
长安无人驾驶汽车的基本原理为:感知(利用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V2X、高精度定位等传感和信息技术)、决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控制(根据规划的路径,进行汽车横向和纵向的控制,操控车辆行驶)。
从技术上说,各公司在技术路线上基本趋于一致,区别在于实际成本、开发进度、产品落地时间。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无人驾驶到 2020 年前后才能实现产业化:谷歌希望 2019 年无人驾驶汽车能进入市场;奔驰称在两年内会推出自动驾驶汽车;特斯拉 CEO Elon Musk 预计在未来 2 到 4 年内自动驾驶汽车或许能在美国上路;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去年提出的目标是:3 年商用 5 年量产。
无独有偶,北汽在最近宣布将有采用 4 种技术路线的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京车展亮相。据了解,北汽正在对 这 4 种技术路线进行对比试验,最终选择安全性最高且价格合适的路线作为最终量产方案。长安汽车目前测试的高速版和低速版应该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整体来说,无人驾驶的技术难点基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在于技术规范、法律法规和市场推广。目前有一个判断是,今明两年无人驾驶将成为创投圈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