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电脑时代,微软与苹果之间的竞争是业界关注的焦点。苹果的产品是公认的性能卓越,而微软的操作系统兼容性使得其产品更高一筹。这一状况导致了苹果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在1997年还接受了来自微软的投资。然而,在后个人电脑时代,苹果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其不同产品线之间的无缝整合能力成为其决胜的关键。苹果产品不再仅仅是生产力工具,而且发展成为时尚的代名词。这使得苹果一举超越微软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
而现在,微软与苹果之间的竞争告一段落,而谷歌和IBM的战场上却是阴云密布。这是一个完全不同寻常的商业竞争,因为二者之间市场不同、客户也不尽相同。事实上,这是技术的竞争而非市场主导地位的竞争。然而,如同微软和苹果之间的竞争一样,谷歌与IBM的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技术将如何重塑我们的世界。
认知时代
1996年2月10日,IBM开发的超级计算机深蓝一举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格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刷新了人们对电脑的认识。而同样在15年之后,2011年,IBM开发的Watson在智力节目《危险边缘》打败了人类对手,用自然语言实现深度问答,展示了其强大的学习能力。
而谷歌也始终暗暗较劲。今年3月,谷歌的阿尔法电脑系统击败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一如20年前深蓝击败卡斯帕罗夫一般让人印象深刻。
到目前为止,两家公司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研发机器认知技术。IBM针对诸如医疗保健等特定的垂直行业开发系统内核,帮助开发者在自己的应用中调用该技术。而谷歌则完全将其认知技术开源,但主要应用于自家产品。
毫无疑问,二者在机器认知技术领域的竞争还将持续进行。很少企业有能力研发这种程度的深度学习技术。虽然Facebook以及微软等科技巨头也拥有相应的研发能力,但目前为止其在这方面的进展不大。
量子计算机实用化
此外,两家公司争夺的焦点领域还包括量子计算。去年十二月,谷歌在其博客上宣布通过其研发的量子计算机完成1亿次具体问题的相关运算。这被认为是量子计算技术的一个突破,当然该技术实用化的进程还尚不明确。
而近期,IBM宣布了在量子计算领域所取得的突破,诸如可在晶格内对量子比特进行排列以及相应的错误检测,这对于开发实用性的量子计算机来说至关重要。此外,IBM还通过云服务向公众提供模拟量子计算服务。
如同深度学习一样,在量子计算领域也有不少其他公司在参与竞争。总部位于加拿大的D-Wave公司生成已经研发出一台量子计算机,虽然该公司获得了亚马逊总裁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以及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风险投资的In-Q-Tel公司融资,但其量子计算的成果也受到业界的质疑。
总体来讲,谷歌以及IBM在量子计算领域依旧处于市场领先水平。
云计算
在今后的岁月里,诸如人工智能以及量子计算等新技术都会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让我们体验到技术的巨大变革力量。
在过去的50年里,技术的发展一直在遵循摩尔定律,然而那个时代行将结束,据称2020年后摩尔定律行将终结。虽然3D堆叠以及硅光子技术将延续这种进步,但为了神经网络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我们必须创造诸如量子计算等全新的计算机体系架构。
而相应的云计算领域则是谷歌和IBM直接展开交锋的关键领域,虽然其手中的武器各不相同。谷歌的云服务类似于亚马逊,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自助式的,为其他公司提供自有的基础设施。这种方式简单、廉价且有效,很可能其未来的云服务会包括量子计算。
而相比之下,IBM的方式是以“平台即服务”的理念打造Bluemix云服务平台。为打造完善的云服务平台,IBM正在通过量子计算、神经网络芯片等多个领域的研发完善其平台架构。
不同种类的竞争
今天,谷歌与IBM的业务不尽相同,甚至有很区别。谷歌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而IBM则为企业打造功能强大的系统。谷歌通过广告获取大量营收,而IBM则是借助高效的销售团队为企业提供完善服务。
可以肯定的是,在许多领域,在谈及业务重点、商业模式以及运营架构时,谷歌和IBM都处于市场的两端,相距甚远。然而,两家公司都在为占领同一个技术制高点而虎视眈眈。
这种竞争与微软和苹果、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竞争截然不同。即便两家公司有业务相似的企业,他们完全不同的方式也使得目前不太可能争夺同样的市场客群。谷歌主要面向消费者以及硅谷的初创公司,而IBM则是为大型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当然,在未来某个时期,谷歌和IBM或将开始争夺客户资源。但现在看来,两家公司还是在比试谁的技术发展更快,更具备竞争力。其实在这场技术竞赛中,最后的赢家最有可能是我们普罗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