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一切”,这话同样适于TD的发展.从电信业是技术与市场双驱动产业的特点看,作为我国自主技术创新的标杆——TD-SCDMA,能否成功,一是取决于政府的态度,二是取决于运营商的态度.
政府的态度决定着TD技术的命运,运营商的态度决定着TD的市场命运.近段时间,工业和信息化部明显加大了对TD项目的推进力度,连续两次召开了以TD为主题的专项会议,李毅中部长明确表态:“TD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中央有关领导甚至希望TD能像“神六”和“水稻”培育一样,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可见,政府的态度已经明朗.运营商的态度,成为左右TD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中国移动运营TD已是定局
综观近日媒体的报道,中国移动运营TD已经是铁板钉钉.
据报道,中国网通在青岛承建的413个TD基站和中国电信在保定承建的300个TD基站,已正式划拨中国移动负责.完成交接后,国内所有10个城市的TD网络都将归属中国移动.可见,中国移动独自运营TD项目几无悬念.
从国外3G运营的成功经验看,中国自主标准TD要商用成功,其运营商必须具备丰富的2G运营经验,拥有成熟的2G网络以及在数据业务领域有强大的拓展能力.从我国电信业的实际看,运营TD,中国移动是不二人选.
据报道,李毅中在6月10日上午召见相关专家共商TD发展大计时,特别对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再次强调:“中国移动上TD的政策已经明确,这个政策不仅要运营商领导层知道,还要让几十万的员工都知道”.言下之意,即政府对中国移动运营TD之事不再遮遮掩掩了,你中国移动对担当TD运营商的事也用不着躲躲闪闪了.
值得肯定的是,在TD扩大试商用测试上,中国移动已经在行动,并且试商用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据了解,该公司已经启动二期TD终端采购,共约10万部(包含手机和数据卡).有TD手机厂商透露,中国移动TD终端二期集采原计划招标10万部,现在可能追加招标10万部,总量升至20万部.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也已经在央视等媒体开始投放TD业务的广告.
运营商的态度决定产业链兴衰
运营商是电信产业链的龙头,对产业链的整体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甚至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的兴衰.当前,CDMA产业链的不断缩水,就是一个实例.究其原因除高通的高专利费这一因素外,各国运营商的不断退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剖析TD产业市场化进行展缓慢的原因时,有专家指出,运营主体的不明确是根本原因所在.谁承担TD运营责任,8年来这一问题都不明确,造成了相当多TD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退出.换句话说,当前TD企业为什么会如此困难?就是因为不知道TD的设备和手机造出来卖给谁?这个市场在哪里?
随着李毅中的表态,TD运营主体已经明确.TD的成功与否,进入了由运营商主导的时代.
前些日子,业界围绕“TD安乐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声犹在耳畔.其中,有一个观点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让TD死活的决定权不在制造商手上,也不在搞技术的人的手上.现在所谓的用户、市场不选择也都是借口.形势非常非常危险!”有业界人士公开指出,“运营商目前表现出来的过于'沉着',将影响到TD产业链条的生死.”由此不难听出,TD的成功与否,与运营商对其的态度息息相关.
在前不久召开的“电信业发展形势座谈会”上,就有专家提出,应在对中国移动的考评中,纳入TD系数.原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陈如明也在会议上认为,TD发展需要有政府驱动力,在对企业的评价标准中要加入TD.可见,担忧运营商对TD态度问题的业界人士不在少数.
市场买不买账取决于运营商作为
电信市场从来就是技术与市场双驱动的.在技术不成问题的情况下,运营商的市场运作就成决定电信业务成败的关键.
3G是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相对于2.5G来说,3G并没有质的飞跃,也不是大多用户必需,3G的很多数据业务在2.5G和2.75G上已经实现,只是速度慢一点,同时对于以语音为主的用户来说,这更不是最重要的.因此,3G,它是一个需要市场培育的技术.
韩国SKT的调研也显示,消费者在选择3G服务时并不会去了解其所使用的业务是在WCDMA上还是CDMA2000上,他们只关心业务是否好用,速度快不快,能否看图像等.
TD,在技术上比WCDMA及CDMA2000更先进,更具优势.同时,还有政府的大力支持,TD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将不成问题.那么,TD能不能被市场接受,消费者买不买账,关键就看运营商的作为了.只要运营商在市场运作、业务创新上花全力去做,真正做到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TD被市场接受将指日可待.
其实,在我国电信业的发展过程,有不少业界普遍不看好的技术,但在运营商的强力运作下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小灵通就是典型例子.1997年12月,浙江开通了中国第一个小灵通网络,到2006年,用户突破9000万.小灵通,这种过时的技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由于顺应当时市场需要低成本、低资费的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
总之,有了政府的支持,TD发展将不成问题,其能否商用成功,关键就看运营商的运营态度.
文/《通信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