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2:01:11
司马渡世界一周科学,技术,产品评论
发布日期:2008-09-07 14:50:11  稿源:

产品 小熊手机  可吞咽手术刀  家用风力发电机 圆珠笔手机充电器 像素杯垫
科学 聚焦银河系中心 防水科技新进展
技术 微软提枪再战 野心勃勃的Google
产品 | Products
泰迪熊手机

不断挑战人们视听极限的国产山寨机之前的奥运系列或许深深的震撼了你,不过若认为如此创意只能出自江南山寨之手,阁下便是大大低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创造力了。日本Willcom在"Good Design Expo"上展出了小熊造型的手机:捏捏四个小爪子即可实现快速拨号;来电时小熊又会不停震动发出嗷嗷叫声;按按尾巴就能开启、关闭通话。500美元的售价可能偏贵,考虑到某国市场需求,小熊的造型改换一下可能更有出路。

可吞咽手术刀

之前的栏目中我们介绍过等离子低温手术刀,现在要介绍的这款可吞咽式微夹钳 能更大程度的减轻手术的病痛。依靠磁性要控制需要切割的病变组织处,目标组织的特殊化学成分即能自动激活微夹钳,使之张开”机械指“,将病变组织切除,完成活体检视。可能身体里飘荡着数十把微型手术刀令你不寒而栗,但考虑一下天朝医生不经意间遗漏在你体内的手术钳、手术刀什么的,咬咬牙挺过去算了。

家里的风力发电机

风力发电似乎一直与普通家庭有不小的距离,来自瑞士的"Home Energy"公司推出的这款名为"Energy Ball"的风轮发电机或许能弥补这一缺憾。充分运用文丘里效应(Venturi effect),使微风亦能发电、更高的提升风电转换率的同时也明显减少了噪声。如果一台机器能够提供普通家庭15%用电的预计属实,其应用前景应是相当广泛。

圆珠笔手机充电器

“国产凌凌漆”中的多功能刮胡刀、吹风机令人印象深刻,调侃恶搞的同时倒是提醒我们日常用品中也有无限的二次开发可能性。下面的这款圆珠笔手机充电器也算有些用处了。通过AA碱性电池供电,一次可向手机充电100分钟,提供2小时的正常通话时间,手机接口包括索爱的Fast Port、诺基亚及三星的通用接口。18美元的售价也不算离谱,就是不知它作为圆珠笔,本身的质量如何。本末倒置、在开发中迷失方向的例子我们见得太多了。

像素杯垫

这款纸质的像素杯垫由110个独立的1cm正方形纸质小单元构成,这些小单元又有不同的渐变底色;使用方法 很像我们小时玩的"七巧板":将这些独立小单元拼贴、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制成独一无二的"Me Studio"杯垫。并不是造型稀奇古怪、用途诡异就算创意产品了;造型简单、意蕴深远,将更多的可能性留给用户,这也算做"Simplicity Laws"了吧。这款作品出自台湾同胞之手,售价260新台币,约合56元人民币,再去台湾旅游时不妨带上这么一款小东西送给朋友。

科学 | Science
聚焦银河系中心


近日,美天文学家综合利用4台望远镜(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各一台,夏威夷两台)对银河系中心区域进行了一次高精度观测,展现了1.3毫米波长下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即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法)观测技术的巨大运用价值

据报道,由MIT(麻省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heperd Doeleman领导的观测小组,通过望远镜矩阵对人马座A星发射的1.3毫米波长下无线电波进行观测,并利用利用VLBI技术将各台望远镜的结果进行合并(相当于一台巨大的虚拟望远镜做出的观测),从而实现了对银河系中心解析度高达37微角秒(相当于从地球观测月球上约一个棒球场大小的区域,地月距离约 38万公里)的高精度观测。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们对银河系中心的黑洞事件边界进行了分析,并成功模拟了高热气体粒子围绕黑洞旋转的具体形态 (如附图所示)。

关于此次观测的详细报告将发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杂志上,哈佛大学的Avi Loeb对其评论说:“这是一份具有开创性的观测报告……(其)打开了探测黑洞附近时空结构的一扇新窗口”。

防水科技新进展

一直以来Gore-Tex防水技术都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所追捧,当然它的防水性能也的确非常好,不过从事渔业工作的人们知道,在某些特殊的恶劣环境中运用该技术的服饰还是会渗水。好消息是,据BBC新闻报道,一种更为先进的防水技术将有望挑战新的防水极限

这种被称为ion-mask的新防水技术实际上是军事防化服技术的移植产品 ,据该技术的研发机构P2介绍,这种技术的原理在于在织物的每根纤维上覆盖特殊的氟化物,以加强防水性和透气性。如今鞋商Hi-Tec已经开始运用该技术来制造运动鞋,以期获得比Gore-Tex技术更好的防水性能。相信,如果该技术能够在民用服装业得以应用,至少可以让我们告别雨天时令人烦恼的湿袜子。

科技| Technology
微软提枪再战


或许近50%的人选择"广告不知所云"也算一个不错的开始,宋飞(Jerry Seinfeld)可将之理解为“人们对我的系列广告抱有浓厚兴趣”。不过当Bill抬头微笑,说自己的鞋是”Leather“时,笔者还是被深深的萌到了。之后Windows在线服务部门的高级副总裁Bill Veghte(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Microsoft’s online Services & Windows Business Group)发给微软员工的内部邮件表示,这只是系列广告的第一部,旨在由用户的角度出发,重新介绍微软视窗产品的优势。相较苹果的"Mac and PC"系列的锋芒必露和调侃恶搞,微软3亿美元的系列广告显然更为内敛。在最短时间内引发矛盾冲突,吸引观众眼球,并凸显自身产品优势,与这一普通广告策略相比,微软显然选择另辟蹊径;但问题是多少普通用户能坐在电视前,将系列广告当剧集品味消化、又是否真的如预期般引起用户重新认识并接受vista,前景堪忧。过去近两年的时间内,vista发售初期的软、硬件兼容问题与宣传食物给Mac提供了最佳的复兴时机,而如今来势汹汹的基于浏览器的Web Apps也是Windows系列、office系列潜在的最大敌手。除去广告运动外,微软亦开始重视零售方面的用户体验:

其在西雅图建立的“零售体验中心”旨在研究消费者行为心理,研究成果被用于与Best Buy、Circuit City等零售巨头合作,更好的服务终端消费者;此外,仿照苹果成功的“Genius Bar”模式,更多的“Microsoft Genius”开始源源不断的涌向商场、软件商店,直接服务潜在客户。双管齐下,是否能见成效,我们拭目以待。

野心勃勃的Google


万众瞩目的google浏览器Chrome终于于本周正式登场。作为一款beta产品,时不时的小崩溃一下与后期的资源占用过多也算可以原谅。基于 webkit内核的Chrome,UI秉持Google一贯的简洁便利风格,操作简单易用,与firefox强大的插件支持不同,功能精简,显然是与微软的IE为敌抢占基数最广的普通网络用户。功用方面,"incognito“浏览模式的单独列出与Google不断更新的恶意网站黑名单较为出彩,但要以此挑战ie,显然还是远远不够,之后对Google Docs、Google Apps等Web Apps的无缝整合想必才是Chrome的真正杀手锏,再此之上再推出Google Web OS操作系统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即将推出的Android手机显然也为Chrome提供了更好的舞台,Safari借助iPhone成功抢滩手机市场显然给予Chrome不少的信心。Google正在下一盘将PC业界引入全互联时代的棋,感到威胁的不仅仅是现阶段的firefox、ie、 safari、opera,Google真正的对手更是微软与苹果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甚至在此之上开辟新的Web Apps市场。是否超前尚难下定论,但在新的战场铺开之前先抢占至高点,确立标准,即可在之后一身与多方为敌的境况中占尽优势。浏览器大战的背后博弈角逐决定了业界未来十年的走向,这也绝非危言耸听。不过单从影响力而言,Chrome推出一周、下载过百万,占有率超过1%,还是够辛苦经营多年的 Opera郁闷一阵了。这也是品牌的效应。

更多政治、经济深度评论请关注司马渡 http://simadu.com
世界一周栏目招募主笔,详情请见主页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2:01:11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