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1:14:24
美华裔专家互联网反恐 "网络指纹"追踪仇恨言词
发布日期:2008-10-01 12:24:58  稿源:
一名美国华裔互联网专家提出崭新概念,将互联网上的匿名仇恨言词转为“网络指纹”,协助追踪这些仇恨言词的来源,达到互联网反恐的目的.
一年一度的国际网络空间警务大会(Policing CyberspaceInternationalConference)在加拿大温哥华市中心展开,主办单位特地邀请该名华裔专家陈炘钧主持专题演讲,与 近百名来自各国的互联网安全专家一同讨论,设法防范已经渗透至线上游戏的互联网仇恨及恐怖主义言论.
华裔专家陈炘钧。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陈炘钧,9月29日早上在大会上演示文稿他所主持的“黑网计划”(DarkWebProject)时表示,许多有政治诉求的组织皆在网上宣传其政治理念,许多恐怖主义分子便藏身其中,在网上散播仇恨观念.执法单位必须要能厘清这些人在互联网背后的真实身份,才能阻止恐怖主义通过互联网蔓延.

“我是在帮互联网用户制作"指纹".”陈炘钧解释,“黑网计划”是收集互联网上涉及恐怖主义及仇恨的论坛留言、视频或是网站文字,以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分析其用字遣词、语调、文法习惯等特征,再将这些特征数据化,绘制成特别的图谱.

他说,这些图谱便是互联网活跃人士的“指纹”,就算这些人使用假网络帐号让执法单位难以追踪,但通过这个图谱也能锁定这些仇恨言论的来源.

陈炘钧透露,通过这种方法来锁定互联网仇恨言论的作者,准确度高达92%至95%.但他强调,由于涉及到公民自由的问题,有关确认仇恨言论作者的真实身份,则需要执法部门和情报分析人员跟进.

29日开始为期两天的国际网络空间警务大会,主要讨论互联网安全及反恐.与会人士除了加国互联网安全专家外,还包括美国特务局 (SecretService)、联邦调查局(FBI)、泰国警方,及英国、南非和韩国的互联网保安专家.而微软(Microsoft)以及美国迪士尼 (WaltDisney)等公司,也派出专人与会,交流互联网保安的心得.

卑诗律政厅长欧博理(WallyOppal)表示,互联网犯罪日益猖獗,特别是互联网诈骗导致的身份盗窃罪案,已经让270万名加拿大人受害.但这类案件中,骗徒可能与受害人分别身处不同的国家,因此由哪一国来起诉,以及依循哪一国的法令,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1:14:24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