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3:24:31
欧洲宇航局庆祝哥伦布实验舱在轨运行十周年
发布日期:2018-02-08 14:14:46  稿源:cnBeta.COM

十年前的 2 月 7 号,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成功地将欧洲宇航局(ESA)的哥伦布实验舱安全地送入了预定轨道。在那之后,它已经与国际空间站结合了整整十年。作为该机构的无价资产,其允许宇航员在上面开展各项研究,以造福蓝色星球上的人们。此外,即便在地缘政治紧张和不信任感日益增多的年代,国际空间站也很好地证明了国际间和平的合作可以实现。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上拍摄的哥伦布实验舱

作为当时最先进的微重力实验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机组人员们执行了代号为 STS-122 的任务,将哥伦布号实验舱模块送入了太空,并与国际空间站集成。

在国际空间站理念观看哥伦布实验舱的视角

2 月 11 号的时候,23×15 英尺(7×4.5 米)的哥伦布号实验舱,与国际空间站的和谐号节点舱完成了对接。与此同时,亚特兰蒂斯号航天在安全返回地球之前,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 13 天。

亚特兰蒂斯货舱视角(可见到哥伦布实验舱)

ESA STS-122 号任务宇航员 Léopold Eyharts 留在了国际空间站,以帮助完成后续的模块调试工作。自称为国际空间站的一部分以来,哥伦布号实验舱已经证明了它可以作为一个不可思议的多用途工作空间。

ESA 哥伦布实验舱的设计使用寿命为 10 年

装在圆柱壳内的是 10 根支柱,每一个都和电话亭的大小差不多。8 根柱子被固定在了栖息仓的墙上,另有两根在天花板上。每一个货架都是一个独立的实验室,带有各自的电力、冷却、以及对地通讯系统。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摄于哥伦布实验舱入轨前一小时)

此外,哥伦布号实验舱还有外部安装平台,以便于那些需要在真实真空环境下、或者直接面向地球而开展的实验。其模块架构可与近地轨道的微重力环境相结合,从而开展数量惊人的科学研究(流体力学、老化实验等)。

ESA 宇航员 Alexander Gerst(‘下班’后,模块内灯光会变成粉红色)

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实验,其实有着双重目的。除了拓展人类的太空能力之外,还可以改善地球上数十亿人的生活质量。比如针对宇航员骨质流失因素的研究,就有助于医生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

ESA 宇航员 Paolo Nespoli 在实验舱内工作(摄于 2017 年)

其它实验还研究了微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或许有助于科学家找到在地球上生命力更顽强的作物,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的严酷考验。

Columbus_and_ATV_highlight_mob.jpg

最后奉上国际空间站的“全景游览”网站,其中就包括了哥伦布实验舱(传送门):

http://m.esa.int/Our_Activities/Human_Spaceflight/International_Space_Station/Highlights/International_Space_Station_panoramic_tour

[编译自:New Atlas , 来源:ESA]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3:24:31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