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3:09:43
不再神秘的苹果
发布日期:2008-11-19 05:35:34  稿源:
 译者:Kristine
一位苹果公司的前度对手(当年年仅13岁)解释了为何Steve Jobs 的立场会突然软化。在苹果公司针对网络泄密的斗争中,我曾有过处于斗争前沿的奇异特权。 在我比产品正式上市时间提早了两周在自己的网站Think secret(一个专门发布苹果相关新闻的网站)上发布了Mac mini的详细信息之后,苹果公司试图通过起诉我来找出泄密者。(那时候,我还是个大学一年级学生,它则是世界上其中一间最大的技术公司,我可能因被这样一间公司起诉而名垂青史的前景却使得整件事最终看起来并不那么沉重了。)
不过在最近,有迹象显示,苹果公司--这间长年保持为技术世界中最神秘公司的企业,在针对泄密的斗争上已经举手投降了。就在今年,包括iPhone 3G 的照片以及iPod Nano的最新产品组合等一系列苹果产品的详尽资料都在互联网上被泄漏出来。要是在过去,苹果公司会采取包括法律行动在内的一切手段,不惜代价地将泄密信息从网络上清除。可是现在,当我向那些有份发布泄密照片的网站打探这件事时,他们都说苹果公司的律师们这次都奇怪地保持着沉默。

“毫无疑问,苹果变了,” iLounge的主编Jeremy Horwitz在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这样写到,“可能是考虑到过往的诉讼只是令公司的公众关系恶化,也考虑到那些律师警告信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向外界承认了被泄密,苹果明智地放弃了对那些人的追逐--那些恰恰是在帮苹果提高公众关注度的人。”

当大多数技术公司都会因为公众自发的宣传而欣喜的时候,苹果公司则宁愿让公众的猜测一直升温至白热化,到Steve Jobs在精心安排的新闻发布会上以他惯用的戏剧化作派来为又一个“i什么”产品揭开神秘面纱为止。这间公司的保密制度就是由Jobs亲自建立的。根据Alan Deutschman's 所著传记《The Second Coming of Steve Jobs》中描述可知,Jobs在1997年重返苹果公司之前,大家就已经知道他在自己的书桌上方挂了一幅二战时期的海报写着:祸从口出。

比如说去年吧,有这么一个叫9to5Mac的网站,比Steve Jobs正式向记者们介绍他的新款iPod Nano提前了两周来发布了一系列相关照片,不久之后,那些照片就被这样一条令人沮丧的信息所取代:对不起,苹果打电话来要求取下这些照片,所以它们被取下了。

而我自己在13岁那年建立的网站Think Secret则没有听从苹果的警告,于是这间公司就起诉我并且致力于找出我的信息来源。(我通过引用《第一修正案》来为自己辩护并且在快将毕业的时候了解了这场官司;在这之后,我就把报道苹果公司的事情抛诸脑后转而投向The Daily Beast了。)

那可不是苹果公司第一次通过法庭来尝试找出泄密者了,就在2004年12月,它们向AppleInsider 和O'Grady's PowerPage 两家网站发出了传票,试图找出到底是谁向他们泄漏了一个绝密项目的信息。然而苹果在上诉中失败最终放弃了诉讼。

苹果公司为何会转变策略呢?这大概与泄密行动已经从小打小闹的粉丝网站逐渐向主流媒体转移这一事实有点关系。这些日子以来,有关Mac的传言时常见诸Engadget这样一间AOL旗下的科技新闻中心的报道中,而今夏新款iPod Nano的谍照则首先出现在热门社会新闻网站Digg的创始人Kevin Rose的个人博客中。“这些发布类似信息的人,不是和大公司有关系,就是自己已经建立了一间大公司。”iPodObserver的发行人Dave Hamilton这样说到,他们有份提前发布iPhone 3G谍照的。也许苹果公司正在努力避免和这些不大可能听从其警告的大公司避免发生法律纠纷。

苹果公司之前那些企图揪出泄密者的法律行动根本毫无成果,而随着他们要在今年年底实现在70个国家售卖iPhone的目标,不断增加的合作者只会令知悉新产品信息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他们的法律行动根本没有帮助。

又或者,苹果公司终于后知后觉地认识到,胁迫那些粉丝网站删除相关报道不过是欲盖弥彰地间接承认了那些消息的真实性,从而导致消息迅速地向其他新闻渠道扩散。就如当初除了少数超级粉丝外,其实没有多少人知道Think Secret 上发布的Mac mini 消息的,然而苹果对我的起诉使得这些消息上了纽约时报。(时报里是这样写的:这起诉讼似乎是承认了这篇报道的真实性。)

不过,也可能是苹果公司终于认识到,通过威胁、传讯、起诉等手段来对付那些由其最热心粉丝运营的网站,只会引起公众的反感最终导致苹果这个品牌受到损害。

苹果公司争辩说,信息泄漏削弱了公众对新产品的兴趣,而如果这些兴趣浓厚的话,新产品发布时才能引起轰动。“其实从长远来看,所有的传言都是对苹果公司有利的,因为它们能吸引人们对苹果的注意。”MacRumors.com的经营者Arnold Kim这样说到。苹果公司的明显转变终于为其自毁长城的行为划上了一个句号。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3:09:43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