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原创
Chrome问世以来,非IE界喧嚣一时。Opera,FireFox,Chrome,Safari沸沸扬扬的比速度,比性能,比扩展。似乎Chrome在这段比试内优势越来越小,有评论说Chrome的市场占有率逐步降低,有评论说Google妄图强推浏览器注定失败,可是Google真的在乎浏览器市场是否成功吗?或许,Chrome仅仅是Google的一丸催化剂。一、公众以前所未有的眼光开始审视非IE阵线,开始考虑网页开发的标准性。
不得不说,Google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以国内而言,关心FireFox,Opera是否支持迅雷,怎么上支付宝,怎么上银行毕竟是小众,大部分人还沉浸在遨游,世界之窗,TT这样的IE浏览器内。Chrome不一样,媒体的造势,本身的知名度,催使大量人群进行了试用,也是使用的人明白了,Chrome有很多网站不能正常上。
为什么不能正常上呢?因为编写者使用了IEonly的技术。
为什么要用这些技术呢?或许它们不太负责任,或许水平不够高,或许理念不够新。
总之这样的怀疑,求解,论证,争吵加速了W3c标准化的进程。动摇的只是IE帝国的根基。
如果开发者被逼放弃VBscript,activeX这样的技术,至少,Google等拥有移动平台业务的厂商为自己的移动平台卸下了一个很沉重的包袱。

二、富客户端程序开始流行
讨论Chrome,FireFox是否互相抄袭没有意义。
总之Chrome率先使用V8后,浏览器世界对于javascript的认知和支持正在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富客户端程序推广、深入的条件已经成熟。Google早就准备好了完整的应用流水线,从Google doc到reader,从IM到E-mail。从前它们受制于浏览器性能,如今它们可以更快速,更流畅的运行。
我一度怀疑过,Google只是不耐烦浏览器的缓慢进步,故意推出Chrome,推动浏览器的系统化,让人们知道日常工作中我需要启动的只有浏览器,让浏览器,而不是某个系统成为“云”的终端。
微软指责:“只强调云,不强调端是不负责任的。”
笑,人家只不过是要端变成不受系统限制的,能运行在各个设备上的,没有打上任何厂商标签的通用性平台。即便Chrome推广失败又如何,你现在还能忍受Jscript引擎的龟速吗?IE8支持了富客户端技术又如何?为人作嫁而已。
不论Chrome的成败、是非,总之它为我们的web应用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最终受益的是广大的网络用户。
供稿:谷歌浏览器中文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