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台湾·联合新闻网
各国争仿的行人号志灯“小绿人”,在高雄市部分街口变成不会跑的“小黑人”,昨天还有行人以为号志坏了,有人打趣不动的小黑人像在站卫兵;高市计画全面更换小绿人,目前正进行测试,理由是省电。 新设的“单体行人号志灯”,由高苑科技大学电机系助理教授沉逸君发明,参加 2007 年德国纽伦堡世界发明展,得到银牌奖。 沉逸君表示,小绿人有两个显示灯面(倒数秒数、小绿人分开呈现),小黑人只有一个灯面,可识面积较大,为整面的绿色和红色 LED 灯,辨识度高,安全度较佳;绿灯时中间有黑色人形,但不会动;倒数不用数字,由最外围绿色 LED 灯慢慢熄灭显示,熄完一整圈,转换红灯。
市议员梅再兴等质疑,试用中的号志虽有突破性发明,但每盏省电只有 1/4,小绿人一盏耗电 0.024度,以此推算,一个月省 5 度;因号志电费为包灯制,1/4 可省约 80 元,一盏花一万元更新,要漫长的 125 个月才值回成本,“值得吗?” 上月中旬,高市交通局选了五个路口测试新款行人号志灯,为期半年。
交通局承办科长李文彬说,如省电度、行人接受度都符合,全市“小绿人”可能被“小黑人”取代。 交通局分析,试用中的号志灯面由二整合为一,减少设备建置及后续维修费用。装置费用也比较便宜,小绿人一组近 3 万元,小黑人只需 13000 多元,试办共装了 20 个,经费 20 多万元。交通局指出,这项发明通过“工研院”相关测试,“交通部”也同意试用。
交通局承办科长李文彬说,如省电度、行人接受度都符合,全市“小绿人”可能被“小黑人”取代。 交通局分析,试用中的号志灯面由二整合为一,减少设备建置及后续维修费用。装置费用也比较便宜,小绿人一组近 3 万元,小黑人只需 13000 多元,试办共装了 20 个,经费 20 多万元。交通局指出,这项发明通过“工研院”相关测试,“交通部”也同意试用。



注:左为台北市与台湾其他县市使用的,右为高雄市测试中的新号志。
今年将满 10 岁的“小绿人”,俨然已是台北都会形象的代表,不但列入台北城市纪念商品图案,更成为公共艺术作品,电视、广告取景多得不胜枚举。早年德国和美国、日本媒体先后来台参观,“小绿人”成为“台湾之光”。 1999 年,全世界第一盏数字加活动小人的新型行人穿越道路指示灯,伫立在北市松寿路和市府路口。小绿人走路有快有慢,当倒数计时器倒数至 10 秒时,小绿人变成大步快速赶路;当路口控制器送出信号给行人红灯时,走动的小绿人变成立正的小红色人形。
当年催生小绿人的北市府交通局副局长林丽玉,被称是“小绿人的妈”。 她说,当年是由市府交通局提出构想,交给三家厂商设计,最后选出一家制造。当年 LED 技术尚不成熟,只能用灯板组合让小绿人走动,数字也能动,光是这样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设计研发,现在北市一千多个路口的灯号,都改用环保的 LED 灯号。
市府交工处总工程司谢铭鸿说,小绿人由灯泡改为 LED 灯号时,用电量约为原来的 1/7,目前每支小绿人灯号每小时用电量为 0.024 度。 北巿推出“小绿人”获得好评,台湾各县巿也逐步装设类似红绿灯倒数计时显示器,但灯号大小不一、颜色各异,不仅用路人容易混淆,“小绿人”也有胖有瘦,高矮不等,“交通部”为解决此一问题,正研拟将“小绿人”统一规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