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部门颁布了“中关村价格指数”,意在解决卖场的价格欺诈问题.但据中关村各商户认为,政府公布的”指导价“与卖场实际相去甚远,恐难达到指导的目的.
2008年12月初,中国电子商会和中关村电子产品贸易商会已发布了“中关村产品报价系统和指数系统”和“中关村价格指数网”,对同类商品标注一个价格区间.消费者在购买前先可以查询,作为购买参考.消费者一旦发现超过价格指数最高限的卖家,可以直接向卖场举报.但有部分消费者表示,在中关村价格指数网上查到的报价往往高于其他IT产品资讯类网站上的报价,比淘宝等C2C网站的报价更是高出甚多,并且涉及产品种类偏少,让他们无从选择,只好放弃这种询价方式.
商家们则认为,价格指数的合作商家在卖场中所占比例偏低,采集的价格不能准确反映中关村卖场产品交易价格情况,很难杜绝欺诈行为.其显著特点有三:
第一,报价偏高.中关村卖场与家电卖场和普通商场的经营模式并不相同,如果完全采取报实价的措施,商家成本将完全透明,失去利润空间,最终导致商家退市.因此参与报价系统的商家都选择商报高价,隐瞒真实的利润.以“三星 SAMSUNG SGH-F488E”为例,中关村价格指数网上的报价区间为3500元至3980元,商家自己的行货报价为3300元.而商家的拿货价格仅为3200元,利润空间为100元.如果消费者即使按照最低指导价3500元购买,卖家的利润也会达到300元,消费者反而要花费更多.
第二,水货不在体制内.基于政策原因,价格指数只能进行行货的价格统计,而在卖场占半壁江山的水货不被包括在内.由于水货依然游离于管理体制之外,这使得对此知之甚少的普通消费者依然面临价格黑洞,可能被蒙骗以过高的价格购买水货,或者被以水货替代行货上当.
第三,涉及地域有限.商家表示,其他如百脑汇等卖场,同样存在欺诈现象,并且其与中关村卖场之间无论是价格还是货源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商家完全可以采取游击战规避价格管理.因此仅海淀区规范中关村一处并不能完全断绝欺诈现象,应在更大的范围内整体上进行价格的网络规范.
此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卖场管理人士则表示,报价系统和指数系统的推出是为了中关村全面反映价格和需求的变化趋势,为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本意是好的,但目前来看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推广难度不小,还不能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