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电子游戏产业也受到冲击,但比其他产业表现出更强的“抗衰退”能力。不仅如此,美国人在萧条时期为何钟情于玩游戏,也成为美国一些文化学者关注的话题。
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在经济不景气时期,电子游戏提供了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家庭娱乐或者说文化消费方式。经济萧条,娱乐当道,这几乎是个规律。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好莱坞电影业却迎来繁荣。为了帮助人们忘掉现实,片商们争相拍摄以热闹歌舞场面为主的影片,歌舞片由此火了起来。在电子时代的经济衰退大潮中,电子游戏提供了一种比看电影等更经济划算的文化消费方式。花几十美元买个新款游戏,一家人可以玩上几十甚至上百小时,算下来每小时的花费比进电影院便宜得多。在手头吃紧的情况下,一些美国家庭取消了假期出游计划,更多倾向于搞家庭式娱乐,电子游戏成为不错的选择。
美国硅谷的一位名叫谢里尔的金融分析师,最近在接受当地《圣何塞信使报》采访时说,他不久前给家里买了个任天堂的Wii游戏机,结果一家老小,从4岁的儿子到自己60岁的母亲,都迷上了这个玩意儿。“它比去看电影性价比高多了,我宁愿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家玩游戏,因为实在太好玩了,”谢里尔说。
还应该看到,在美国,电子游戏有巨大的市场基础,电子游戏业早已被视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某研究机构去年12月公布的统计结果,有53%的美国成年人通过电脑、游戏机、手机玩游戏。
此外,电子游戏开发商根据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不断推出新款游戏,吸引不同年龄的消费者,也巩固和扩大了市场。比如,现在很多游戏节目都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甚至允许为游戏增加用户生成的内容。除了传统的枪战、飞车等游戏外,《摇滚乐队》《吉他英雄》等音乐游戏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看涨。这些游戏的操纵杆设计成吉他等乐器状,玩家可以玩吉他弹唱等,三五好友还能组成“乐队”,甚至“发行”个专辑。任天堂近年推出的Wii健身游戏也很受欢迎,人们可以在游戏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足不出户,在家就可以玩个星球大战,或者吹拉弹唱,打球跳舞,何乐而不为。
一些专家还指出,不少新款游戏在设计时都会考虑如何为人们在经济危机来临后逃避现实提供途径。美国锡拉丘兹大学专门从事大众文化研究的罗伯特·汤普森教授指出,在经济糟糕时期,一些以激烈枪战等为内容的游戏有助于人们宣泄心中郁积的怨气。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