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档案馆与音乐出版商的激烈争斗最终以和解告终

摘要:

在一场关于“78大计划”(Great 78 Project)的诉讼中,音乐出版商对互联网档案馆提起诉讼,指控其数字化仅存在于易碎虫胶唱片上的早期音乐录音。近日,这起案件已达成和解。和解的具体细节目前尚未披露,不过周一的法庭文件证实,互联网档案馆与UMG唱片公司、国会唱片公司、索尼音乐娱乐公司及其他唱片公司“已解决此事”。未来45天内,双方需提交文件以正式撤销诉讼,预计和解金额不会公开。

在宣布和解前几天,唱片公司曾表示,除了互联网档案馆及其创始人布鲁斯特·卡利(Brewster Kahle)外,其他相关方,包括同为被诉对象的“78大计划”录音工程师乔治·布拉德(George Blood),均已同意签署联名和解。随后,互联网档案馆方面也确认加入和解,并在博客表示:“各方已就全部争议达成保密解决,将不再对此事发表公开评论。”

对于致力于数字化三百万份唱片、帮助历史学家记录录音历史的互联网档案馆而言,此次诉讼几乎诉至财政破产。最初,唱片公司指控其损失高达4亿美元,声称用户在查阅“78大计划”录音时导致流媒体播放量下降。

尽管互联网档案馆方面认为“78大计划”录音的下载和播放量远低于主流,并有音乐行业资深人士称相关损失额度大概只有4.1万美元,但唱片公司在三月提交的法庭文件中,将涉嫌侵权曲目大幅增加,要求的赔偿金额提升至7亿美元,显示出其坚持到底的态度。有声音历史学家指出,唱片公司的坚持或许将来会令其后悔。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和解发生在互联网档案馆去年曾在与图书出版商的诉讼中败诉之后。当时,互联网档案馆辩称图书出版商无法证明其“应急图书馆”影响了图书销量,但最终,图书出版商依旧获得了胜诉,并谈判达成一笔同样没有对外透露金额的和解金。

随着上述两场法律纠纷都以未披露金额的和解告终,外界可能永远无法知晓互联网数字图书馆为其数字化项目所付出的真实代价。

在音乐诉讼案和解前的法庭文件中,互联网档案馆曾辩称,唱片公司之所以在案子后期突然新增大量侵权曲目,是为了制造谈判筹码、施加和解压力。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音频馆藏管理员大卫·苏伯特(David Seubert)曾表示,他怀疑唱片公司提起此次诉讼“多少带着报复意味”,因为其收益事实上并未受到“78大计划”的影响。他认为,唱片公司只是不喜欢互联网档案馆在版权和合理使用领域的大胆探索方式。

“有些人,比如互联网档案馆的创始人,愿意挑战传统边界,而媒体巨头则选择反击,”苏伯特说。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