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应用方式的多元化,移动网络音乐的快速发展,让音乐的应用更加广泛。而网络音乐带来的一系列连带问题,也让本来就在遭遇挑战的音乐产业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
网络音乐市场该如何规范,音乐产业将如何发展?近日,国际唱片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郭彪、海蝶音乐集团董事长兼CEO卢建、新浪网副总裁谢国民和国内著名音乐制作人张亚东济济一堂,共同讨论网络音乐的现状。网络盗版音乐打垮唱片业
中国传统的唱片业自襁褓开始,就遭受到盗版的严重冲击。而在互联网时代,盗版音乐在互联网这个温室里也开始“名正言顺”地以比盗版唱片更快的速度在中国生根发芽。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2008年的统计,中国数字音乐的盗版率已超过90%。
郭彪:目前,实体销售在全球正在逐步走下坡路,数字化音乐正在迅速发展,这是一个客观情况。但是在中国,我们的问题是实体掉得快,但是数字上不来。这说明盗版很严重,特别是网络音乐的盗版。现在获取正版音乐的网站很少,但是汽车里、手机上、电脑里都在放音乐,实际上就是盗版对产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卢建:中国大陆专辑销售在不到十年间下滑了90%。大陆传统音乐从没有春天,有专辑就是盗版专辑,有数字音乐就是盗版数字音乐。在线音乐的出现,到无线音乐的崛起,让实体唱片成了纪念品。
在线音乐的商业模式大概95%都是靠广告支撑一个基本收入,因为满世界都是同样品质靠盗版免费获得的,我为什么要花钱下载,所以在线音乐存在的核心问题就是版权。但是我们缺乏最基本的产业模式,面对违法我们没办法,起诉比赔款还贵,找不到解决的方法。
分配问题致使市场进一步恶化
唱片公司哭穷,歌手抱怨公司不做歌,音乐网站埋怨用户不愿付费,运营商又怪音乐人拿不出像样的作品。新时代下的音乐产业,原本简单的生意经变得复杂,而不断的恶性循环,让人们担心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会再也听不到好音乐。
张亚东:现在整个华语乐坛的作品,包括颁奖礼,一点进步都没有,完全退到十年以前。而我个人认为行业里最大的问题一个是盗版。另外,我去年发的专辑《潜流》,据说在中国移动有1600万的收入,但是我个人拿到的只有三万块钱,我想这个方式以后跟我们没有关系了,所有人在意的是数量,或者是怎么赚钱,可是真正创作音乐的人没有拿到钱。
卢建:在过去八年中,音乐产业的产值从二三十亿涨到两三百亿,但是这个成长主要归功于无线音乐,因为无线音乐运营商解决了盗版问题。但是音乐产业分给版权方的收益也就是5%,95%都是发行方拿走的。全世界的模式大概都是版权方和发行方五五分成,用户收费,但是中国的状况是用户免费,版权方只拿 5%,发行方拿了90%以上。所以对唱片公司来说这些年没什么变化,而且环境更恶劣。
这几年歌手跟公司打官司的新闻比较多,歌手没有专辑,唱片公司说我没有钱,我的音乐还没有做完,网络上就有了,所以唱片公司也很艰难,致使歌手的合约自己拿在手里,但是他更难经营,所以有歌手的公司已经不多了。我觉得这是恶性循环,唱片公司没歌手死得会更快。
谢国民:我认为现在的问题是,每一方都想利益最大化,用户就想免费用。数字服务公司里,除了为数不多的提供正版音乐的公司之外,更多的公司是通过盗用,虽然用户不少,但是依然很难挣钱。唱片公司又要把他的利益分享出来给设备商,给服务商。设备商跟这个行业没有更多关联,他也没有动力做正版音乐。所以长期以来在实体发行渠道里面,关于版权分成比例的问题,在数字音乐时代应该要有一个根本上的调整。那么什么是合理的比例?我想如果谁都不妥协,大家都不会好过。
晨报记者 张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