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3:04:15
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阿桑奇:英雄还是魔鬼
发布日期:2010-11-02 15:18:33  稿源:
一个神秘的解密网站,和一个毁誉参半的电脑天才。他是美国国防部的眼中钉,是互联网上的“罗宾汉”,也有人叫他 “新闻界的007”。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公布不能说的秘密,把美国及其盟友一次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在阿桑奇和他的“维基解密”操作下,阿富汗战争和伊 拉克战争的秘密,以一种互联网游击式的拼凑,出现在公众面前。有人期待,这两场令美国人民早已厌倦的战争或许能因此而早点结束。

  神秘阿桑奇

  “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行踪相当诡秘。这个39岁、头发却已灰白的澳大利亚人居无定所,随身家当不过一袋衣物、一台手提电脑。

  今年7月26日,“维基解密”网站联合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和德国《明镜周刊》,同步公布77000份驻阿美军作战行动机密文件,令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遭遇了一场公关噩梦。文件披露,9年的阿富汗战争导致2万人丧命,其中不少是无辜平民。

  本月22日,阿桑奇再度出击,公布了39832份有关伊拉克战争 的机密文件,时间跨度从2004年初至2010年1月1日,几乎涵盖了伊拉克战争的各个时期,可谓“面向大众的最全面、最详尽的战争记录”。综合这些大多 由美国兵撰写的资料,据统计截至目前伊战共造成28.5万人伤亡,至少有10.9万人死亡,其中包括6.6万名平民和2.4万名“敌对者”。

  阿桑奇似乎还不过瘾,他在23日表示,月底将再公布15000份阿富汗战争秘密文件。

  就在曝料前的一个周日(17日),阿桑奇在伦敦同《纽约时报》记者会了面。见面地点约在帕丁顿区的一家埃塞俄比亚餐馆内。进门来的阿桑奇戴着一顶羊毛便帽,脸上有些许胡茬。身后还跟了一个年轻的摄影师,随时拍摄记录,以防出现不测。
一个神秘的解密网站,和一个毁誉参半的电脑天才。

  他是美国国防部的眼中钉,是互联网上的“罗宾汉”,也有人叫他 “新闻界的007”。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公布不能说的秘密,把美国及其盟友一次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在阿桑奇和他的“维基解密”操作下,阿富汗战争和伊 拉克战争的秘密,以一种互联网游击式的拼凑,出现在公众面前。

  有人期待,这两场令美国人民早已厌倦的战争或许能因此而早点结束。

  神秘阿桑奇

  “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行踪相当诡秘。这个39岁、头发却已灰白的澳大利亚人居无定所,随身家当不过一袋衣物、一台手提电脑。

  今年7月26日,“维基解密”网站联合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和德国《明镜周刊》,同步公布77000份驻阿美军作战行动机密文件,令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遭遇了一场公关噩梦。文件披露,9年的阿富汗战争导致2万人丧命,其中不少是无辜平民。

  本月22日,阿桑奇再度出击,公布了39832份有关伊拉克战争 的机密文件,时间跨度从2004年初至2010年1月1日,几乎涵盖了伊拉克战争的各个时期,可谓“面向大众的最全面、最详尽的战争记录”。综合这些大多 由美国兵撰写的资料,据统计截至目前伊战共造成28.5万人伤亡,至少有10.9万人死亡,其中包括6.6万名平民和2.4万名“敌对者”。

  阿桑奇似乎还不过瘾,他在23日表示,月底将再公布15000份阿富汗战争秘密文件。

  就在曝料前的一个周日(17日),阿桑奇在伦敦同《纽约时报》记者会了面。见面地点约在帕丁顿区的一家埃塞俄比亚餐馆内。进门来的阿桑奇戴着一顶羊毛便帽,脸上有些许胡茬。身后还跟了一个年轻的摄影师,随时拍摄记录,以防出现不测。

 

  “40年来,我就在等另一个人来揭秘,或许能(给现状)带来改变。”如今的艾斯伯格很赞赏阿桑奇及其同事的做法。

  阿桑奇期望,公众能像40年前对待“五角大楼文件”那样,采取行动停止阿富汗战场和伊拉克战场的恶行。

  解密帮了谁

  在美国五角大楼和司法部门官员看来,“维基解密”简直就是个恶棍。他们称,正依照《1917年间谍法案》评估阿桑奇的行为。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杰夫·莫雷尔(Geoff Morrell)今年8月曾说过,“维基解密网大量公开五角大楼的保密文件,这种行为已经威胁到了我们的部队,我们的盟友和为美军工作,为该地区带来和平 和稳定的阿富汗人的安全。如果维基解密网继续公开国防部的保密文件,就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莫雷尔对《明镜周刊》称:“维基解密是在唆使个人违法、泄露机密,然后和全世界分享信息,包括我们的敌人。”前中情局局长迈克尔·海登(Michael Hayden)认为,将有无辜者因此而牺牲。

  今年6月,美国军方拘捕了一等兵布莱德利·曼宁(Bradley Manning)。22岁的曼宁涉嫌向维基解密情报分析人员提供美军直升机攻击伊拉克的机密影片,以及15000份机密外文电报,被判52年监禁。

  不仅是美国政府抱怨,阿桑奇的一些同事也对其专断做法颇有不满。 “维基解密”核心志愿者、冰岛国会成员贝吉妲·约斯多蒂尔 (Birgitta Jonsdottir)说,阿桑奇公布阿富汗文件的时候,特意保留了为北约组织驻阿富汗部队提供情报的阿富汗人的名字,“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非常不安”。

  阿桑奇却表示,他是经过利弊权衡后,坚持保留信息源的。

  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已经向媒体宣称,塔利班成立了一个9人委员会,要揪出泄密的间谍;他们列出了一份1800人的通缉名单,与“维基解密”文件上提到的人名作比对,一旦确认,就要采取行动。

  《明镜周刊》称,该周刊在这次发表伊战文件前,再三斟酌,已经隐去了关键的人名和地点,希望避免对情报提供者造成伤害。但这对媒体而言,是两难做法:即便文件内容真实有效,也是不完整的。

  “搅局”的同时,阿桑奇本人也麻烦缠身。今年8月,两名瑞典女性 指控阿桑奇涉嫌强奸和性骚扰,警方随即展开调查。阿桑奇坚称自己无辜,说他和那两个瑞典妇女发生关系是在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所谓指控就是想把他搞臭。但 瑞典移民局最近依旧驳回了阿桑奇的永久居住权申请,也就意味着他不能以发行人的身份在瑞典注册 “维基解密”。

  9月底,阿桑奇离开斯德哥尔摩前往柏林。航班乘客不多,他的一个包却在途中遗失,其中有三台加密电脑,阿桑奇怀疑是被有意拦截了。从德国到英国的路上,他小心谨慎,避免被扣留。根据英国法律,他所持的澳大利亚护照允许他在英国停留半年。

  就连阿桑奇的祖国澳大利亚也称,如果美国要逮捕阿桑奇,会乐意与美国合作。一位澳大利亚官员曾经对他说:“你在制度外行事,就要在制度外接受裁定。”

  “维基解密”内部压力临近爆点。《纽约时报》和数名曾与阿桑奇共事的冰岛人、瑞典人、德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交谈过。在他们眼中,阿桑奇越来越像一名独裁者,性情古怪。

  25岁的冰岛志愿者Herbert Snorrason曾质疑阿桑奇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结果阿桑奇毫不客气地回复:“我不喜欢你的语气。如果再这样,你就出局。”

 

  Snorrason 对媒体说,阿桑奇思路已经偏离了初衷,他解雇了所有批评过他的人。根据《泰晤士报》拿到的一份加密聊天记录,阿桑奇对同事显露出轻蔑态度,形容他们是“一 群傻瓜”。但当媒体记者向阿桑奇求证时,阿桑奇说这些问题简直“白痴”“幼稚”。冰岛志愿者Smari McCarthy说,已经有十几个志愿者失望离开。

  也有坚定的支持者,称阿桑奇“非常特立独行,能力超强”。

  筹集资金是阿桑奇维持网站运营的另一大问题,因为审查秘密信息是 “一项费钱的工作”。去年12月,维基解密宣布将中止每日的更新维护,将主要精力用于筹资。今年2月,网站又宣布,由于只筹集了 13万美元,不够下一年运营所需的最低20万美元资金。网站上称需要60万美元才能够付钱给所有提供技术和信息搜集整理服务的志愿者。

  上周,曾经为维基解密收集捐款的英国公司Moneybookers终止了与该组织的合作,理由是该组织上了美国政府的监控名单和澳大利亚政府的黑名单。

  阿桑奇和他的维基解密最终会勾勒出怎样的战局真相,目前还无从得知,因为《明镜周刊》所言,目前维基解密拿到的情报也只是“机密”,并非“高度机密”。

《新民周刊》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3:04:15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