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美国宇航局官员11日表示,美国一颗为私营公司所有的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经报废的卫星10日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太空中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
美宇航局发言人当天表示,此次撞击事件于美国东部时间10日11时55分(北京时间11日零时55分)发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公里处.撞击产生的大量碎片已经散落到太空中,这些碎片撞到国际空间站的风险不大,但可能会影响同一轨道上的其他卫星.美宇航局将在数周内评估此次撞击事件的强度及影响.此次撞击事件由美国国防部空间监视网观测到.当事“双方”
美国“铱33”卫星美国私营铱卫星公司生产的一颗商用通信卫星,重约560公斤,发射于1997年9月14日.铱卫星公司拥有66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网络,其功能为向全球提供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铱33”位于卫星群的第三轨道平面,相撞后卫星群提供的服务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俄罗斯“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重约900公斤,发射于1993年6月16日,由宇宙-3M号运载火箭带入太空.
■美俄双方表态
美:将用一颗备用卫星“补缺”
据新华社电美国铱卫星公司11日说,他们将用一颗太空中的备用卫星补上被撞卫星损毁后的空缺.公司女发言人莉兹·德卡斯特罗表示,他们在太空中还有8颗备用卫星,公司计划在30天内,用其中一颗备用卫星替代“铱33”.这位发言人说,目前卫星网络运行基本正常,但部分客户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服务中断,预计13日左右可得到修复.
俄:撞击碎片可能波及带核卫星
据新华社电俄罗斯航天专家说,俄美卫星相撞产生的碎片可能波及苏联时期携带核反应堆的老化卫星,从而可能导致太空中产生放射性碎片带.
俄塔社12日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俄航天界专家的话报道说,俄美卫星撞击后产生的碎片向不同方向飞散,这些碎片有可能撞上处于太空飘移状态、高度相近的苏联时期的卫星.
他介绍说,这些卫星属于退役老化的海洋监视卫星,上面装有核反应堆,如果碎片与这些卫星相撞,有可能在太空中形成放射性碎片带.
俄罗斯航天署新闻秘书沃罗比约夫12日说,相撞的卫星的运行轨道很接近.此次相撞事故尚未对国际空间站的安全构成威胁.
■专家解读相撞影响
相撞事件威胁我国卫星
尽管此次卫星相撞,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事后专家们也一再表示,这样的卫星太空相撞几率不大.但人们依然担心,卫星相撞后的碎片和日渐增多的太空垃圾,会不会对今后发射新的卫星产生影响.
大碎片可威胁航天器
此次相撞事件,尽管是人造卫星与其他太空人造物体发生的第四次相撞事件.但却是两颗完整的人造卫星首次在太空相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介绍,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的两颗人造卫星,在太空相撞时的速度更是难以描述.而卫星相撞产生的碎片,更是会多达200到300块.“这些碎片可以被地面的一些仪器发现,比如光学仪器、雷达等设备.”庞之浩表示,如果这些碎片再次相撞或撞击中卫星爆炸,产生的碎片数量将难以估计.而卫星相撞后,漂浮的大碎片由于没有一定规律,对其他卫星和太空中的航天器可能会产生危害.
而据美国媒体12日报道,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太空垃圾研究专家马克·马特内表示,现在暂不能了解本次卫星相撞到底会产生多少碎片,因为一些碎片可能只有厘米甚至微米大小,一时难以监测到.他估计,美国宇航局至少会发现数千个碎片.
相撞事件威胁我国卫星
就在美俄卫星相撞的前一天,我国的“中星6B”卫星发生故障,导致在该卫星进行传输的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和23个省的卫视等共150套电视节目全部中断,卫星故障时间共47分钟.
经过事故排查,有关部门最终认定“中星6B”的故障和太空垃圾关系不大.专家介绍,太空垃圾、空间天气、卫星自身故障和地面人为干扰等因素,都会造成一颗正常工作的卫星发生故障.其中,如果被太空垃圾撞上了,则可能给卫星造成致命“硬伤”.
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专家潘厚任介绍,通常所指的太空垃圾,都是人为制造发射到太空中的物体.由于完成使命或无法修复的故障因素,目前被人类遗弃在太空中的垃圾也越来越多.“人造卫星碎片、漆片、粉尘,大到整个火箭发动机构成,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物品.这些留在太空没用的东西,都属于太空垃圾.”潘厚任介绍,自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至今的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大量的太空垃圾被滞留在太空轨道中.而此次两颗相撞的卫星中,俄罗斯报废的那颗,就属于太空垃圾.
据介绍,主要威胁表现在,由于很多大型的人造卫星和航天器处于近距轨道上,因此位于近地轨道的卫星被撞的风险远大于高轨道卫星.此次美俄卫星相撞,就比较接近我国位于太阳同步轨道的遥感卫星和风云气象卫星.相撞事故产生的碎片垃圾,很可能会对我国这部分卫星造成影响.
我国正在开展碎片跟踪
专家介绍,目前处理人造卫星形成的太空垃圾的方法,主要包括进入“轨道墓地”、导弹击落、返修和就地燃烧几种.而根据国际惯例,人造卫星太空垃圾通常由卫星所属国家进行处理.
其中所称的“轨道墓地”,就是将故障卫星直接推到这颗卫星原定飞行平面的几百英里以外的地方.虽然只是简单地把“垃圾”丢开了,但这样可以避免邻近的人造卫星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尽管一次卫星相撞并不会影响人类利用太空的进程,但越来越多的人造卫星淘汰为太空垃圾,也已经给各国的人造卫星发射和保护利用带来困扰.
专家表示,目前国际有关法规规定,禁止在空间进行实验和部署各种武器,限制发射核动力卫星,使空间成为为人类文明服务的和平空间.同时,各国也在针对太空垃圾进行严密监视与跟踪,并积极发展太空垃圾清除技术.目前,我国也在加强相关领域研究的投入.
■背景资料
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
据新华社电1991年12月底,俄罗斯一颗失效卫星“宇宙1934”撞上了本国另一颗卫星“宇宙926”释放出来的大碎片,前者一分为二,后者零碎到无法跟踪.
1996年7月,法国的“樱桃”通信卫星被多年前“阿丽亚娜”运载火箭入轨时产生的一枚碎片击中.卫星主体虽没有受到损伤,却导致一个观测装置受损,卫星运行超出正常范围.
2005年1月17日,在太空中飞行了31年的美国“雷神”火箭废弃物和此前中国发射的长征四号火箭的残骸,以每秒5.73公里的相对速度碰撞,长征四号火箭残骸的近地点轨道下降了14公里,美国的火箭废弃物一分为四.
自1957年苏联将人类的第一颗卫星送上太空以来,人类的空间活动制造了数以亿计的太空垃圾.据有关统计,地面能探测到的1000公里以内、尺寸10厘米以上的太空垃圾约有1.8万个,10厘米以下的这类“垃圾”有10万颗之多,它们主要源自美国和俄罗斯.各种尺寸的太空垃圾若与航天器相撞,都会对航天器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文/《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