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现在 IC卡电话已经风光不再.为此,一些市民发出疑问:IC卡电话究竟还有没有市场,该不该退出历史舞台?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调查.

IC卡电话几乎没人打
“现在街上的好多IC卡电话已经打不了啦!”市民张先生向记者反映.
记者从大学西街一路拨打路边的IC卡电话,发现16个IC卡电话都成了哑巴.不少IC卡电话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有的话机甚至已被摘掉.记者发现,这条街上的IC卡电话亭虽然都有两到三个电话机位,但是大都只挂有一台电话机,有的电话呈现无电源状不能使用,有的电话屏幕虽然能正常显示,但拿起听筒后却听不到任何声响,显示屏上有些会显示“线路故障”或“无效卡”的字样.
在内蒙古大学附近修鞋的鲁师傅在这里摆了8年的摊儿,他说:“IC卡电话刚兴起的时候,用的人很多,经常看到这里排队等着打电话,现在只有晚上偶尔会有一两个人使用.”
记者发现,由于太久没有使用,很多电话机已经斑斑驳驳,不仅布满厚厚的灰尘,还有很多擦不掉的黑色污垢,有的电话亭内壁上还贴着很多小广告.“ 连小学生都用上了手机,当然使用IC卡电话的人越来越少了.”采访中,不少人这样分析IC卡电话受冷落的原因.据了解,近几年,随着手机价格和话费大幅下滑,更多层面的消费群用上了手机.此外,从几年前开始,社区出现公用电话超市,并且延伸到高校校园.人们无须买卡便能随时拨打电话,而且公用电话超市的话费低廉,市话每分钟0.1元,国内长途每分钟0.3元,便捷的服务和低廉的收费也吸引了大批市民.
卖卡小贩转行
前几年,在中山路上,卖IC卡的小商贩一个挨着一个,如今,再到这里,除了回收手机的就是卖手机套的.记者调查后得知,目前约有80%左右的卖卡小贩已经退出市场.
“就在去年下半年,这里至少还有20多个人在卖电话卡,现在大部分人已经不做了.”一位卡贩无奈地说,IC电话卡使用人少了,电话资费也越来越便宜.“金融危机对我们也有影响的.尽管有人开始取消50元卡加收的1元手续费,但是这并没有让我们挽留住顾客,专门做充值的网点也在搞赠送和促销.”他说.
大量卖充值卡的小贩退出市场,除了和大力促销有关,更多的是因为充值方式变得更加便捷,抢走了专业卖卡人的饭碗.
IC卡电话会退出历史舞台吗?
据了解,至今,中国联通呼和浩特市分公司(原呼和浩特市网通公司)在市区陆续设立了1300多部IC卡电话,光设备投入就1000多万元.然而,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呼和浩特市街头的IC卡电话几乎成了摆设,利用率大幅下降,很多IC卡电话几天不见一个人使用,而不少IC卡电话破损、部件残缺,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网通公司每年还要拿出几十万元的资金对IC卡电话进行维修.而IC卡电话利用率的低下,让有关部门非常头疼.
面对两头受冷,有市民不禁发出疑问,IC卡电话会退出历史舞台吗?记者调查发现,IC卡电话依然有其存在的空间.“现在很多手机还存在双向收费,人们一旦在外出差,高额长途话费便会难以承受;相比之下,使用IC卡电话就划算多了.”市民刘先生认为,IC卡电话对外地人还是比较方便的,不应该取消,特别是在深夜的时候,如果遇到紧急的事情,恰巧手机又没电,市民便可以通过IC卡电话拨打110和120等电话求援.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IC卡电话要继续占领市场,必须填补服务缺位,进行升级服务,比如增设一些人性化的服务功能,推行公益性的查询等.
现代城市必备的通信工具
中国联通呼和浩特市分公司传媒中心副主任刘永刚告诉记者,与几年前相比,IC卡电话的营业收入已大幅度下降,目前收支亏本.
“IC卡电话是一座城市必备的公共设施之一,它不仅方便外地人、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使用,而且还可以免费拨打110、119、120、122等应急电话,是现代城市必备的通信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IC卡电话的社会效益远远高于经济效益.”刘永刚表示.
据悉,2008年年底,根据呼和浩特市政府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原有IC卡电话评估后,为配合城市亮化工程,决定对现有IC卡电话亭进行改造.在车站、商业街等人流密集的区域准备建357个新式电话亭.另外,对室内公用电话准备改造成多功能信息亭,如手机充电、多媒体触摸屏.据了解,从北京奥运会来看,市内IC卡电话亭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又增设了一批新式电话亭.“作为发达城市的象征,虽然它的通信功能越来越淡化,但作为社会公益设施的职能越来越强.”刘永刚表示.
据刘永刚介绍,去年6月份,由于城市道路改造拆除了一部分,现在仍有70%的话亭能够使用.
“作为市话业务的补充,市场需求确实下降,但作为社会公益设施还是有保留的必要,如果没有人为的破坏,电话亭是个很靓的城市景观.”内蒙古通信管理局副巡视员杨文玉表示.
《北方新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