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5:57:10
WAPI再次启动申报国际标准工作
发布日期:2008-08-25 10:25:02  稿源:
WAPI技术诉求点的迁移暗含了运营商的内在需求.它的安全性以及可运营、可管理特性正在成为冲破无线互联网围城的动力所在.
近日《通信世界》周刊就WAPI相关问题采访了北京奥运会移动通信规划设计总负责人马奔腾.
《通信世界》:WAPI技术已经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实际应用,具体情况能否介绍一下?

马奔腾: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移动采用WAPI技术、设备在北京、天津、秦皇岛、沈阳、上海、青岛等六个奥运城市的41个奥运竞赛及非竞赛场馆中建设了奥运WLAN专网.这个专网主要提供Wireless Info业务,为奥组委授权的媒体记者提供无线访问奥运Info信息系统及Internet上网服务.重点覆盖体育场、主新闻中心等场馆的媒体工作区. 41个奥运场馆的Wireless Info专网共建设2400多个AP和16个AC,全部由WAPI联盟的设备供应商提供.截至现在,它们的业务、设备表现无愧于中国移动奥运亮点业务的称号.

《通信世界》:中国移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在奥运通信保障中采用WAPI技术的?当时是怎么考虑的?使用的效果如何?

马奔腾:奥运通信保整体设计中,无线接入信息安全是我们当初考虑的一个重点.由于在技术方面存在巨大隐患和问题,前几届奥运会未能开放WLAN服务,甚至有的赛会初期提供,中途因网络崩溃被迫中止服务.利用WLAN提供电信级中的最高最难的奥运通信保障服务,成为大家公认的奥运会信息通信服务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了攻克这个难点,在国家标准委、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等众多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国移动与WAPI联盟通力合作,经过全面论证研究和试验,在2006年底,中国移动设计院设计并提交了奥运WLAN整体解决方案,WLAN正式成为中国移动奥运通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坚信“好的的安全就是好的管理”这样的理念,通过解决奥运WLAN应用高要求的难题,将WAPI技术体系从其WLAN高安全技术提升到了“可管理、可运营”的整个电信级无线宽带管理平面这样的高度.使WAPI走出WLAN接入安全的产业局限,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技术、产业空间.

从奥运服务的效果来看,客户反映是“方便安全、供不应求”;通信保障的反映是我们经受了有史以来最高业务量压力的高质量考验.市场检验证明:我们成功地达到了最初的设计预期.此外我们还有意外之喜:利用WAPI分级管理和业务管理等特点构造未来移动互联网管理平面这一创新,与TD-SCDMA的承载平面创新、手机电视的业务平面创新共同经过洗礼.我们知道这三个平面综合起来就是未来信息通信发展的主要架构,从而使这种巧合极具深远意义.

《通信世界》:在WAPI产业演进过程中,中国移动发挥了哪些作用?对它的商业前景您怎么判断?

马奔腾:在技术层面,中国移动主要做了深入研究WAPI标准和技术优化、工程实施统筹等方面工作.通过技术改造使其更适合运营商的实际应用,这就相当于给了技术标准以血肉,使它生动起来.使其最终成为全程全网运营的利器.我们和WAPI 产业联盟联合发明了近10项国内国际专利,其中设计院创新的5项国际专利已经得到国际运营商的高度认可,应该说这直接影响到WAPI未来的发展.

在产业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参加相关会议,制定设备规范、标准,不断测试等.通过不断制定解决方案,共同开发解决问题,促使WAPI相关产品加速成熟.有了运营商大规模商业采购和奥运会品牌效应,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的支持下,整个WAPI产业界看到了希望.

应用方面,我们主要定制一些应用来突显WAPI优势如:视频监控等等.

目前我们认为WAPI的商用前景非常乐观,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WAPI具有完备成熟的证书技术、安全技术,方便IPv6捆绑在一起,这些因素使得它能够很方便地实现全网漫游,使让WLAN变成全程全网的业务,技术先进性优势明显.

此外WAPI现今产业完备,经过大赛考验,应用空间刚刚打开.特别是通过应用WAPI,我们可解决无线宽带业务的很多遗留难题,品牌效应也开始显现.

它的整体方法论(TePA)与4G、SAE的认证体系框架完美吻合,技术演进上寿命长,就是所说的持续发展能力超强.市场成本上,WAPI联盟在知识产权方面收费很低,接近“零成本”.综合这些因素来看,WAPI可以说物美价廉,商业前景会非常好.

《通信世界》:与802.11i系列技术相比,WAPI的出现是否能够解决运营者对无线互联网的困惑?

马奔腾:现在的无线互联网应用,如在线支付,因为安全问题造成可信度低,直接影响了这个业务的发展.可以说无线互联网发展不畅是有其技术原因的.现在运营者开始大规模尝试移动/无线互联网,但是由于承载在互联网上的业务应用存在无中心化特点,导致运营者存在着被管道化的巨大风险,就是运营者提供互联网带宽,却无法有效管理互联网业务而获利.

到目前为止,WAPI网络还没有被轻易攻破过.

同时,WAPI是全新架构,它符合网络系统架构层面扁平化、分布化,承载和业务分离等未来面向电信级运营发展的趋势,继承了电信运营的全网运营需求特点的同时又具备互联网的优势,如第三方对等结算、互联网通用证书等.WAPI具备完备的业务鉴权管理能力,是移动和互联网的最有效的黏合剂.由此,一些困扰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双向互信问题可以迎刃而解,特别是像无线城市这类网络应用存在的无线互联网用户逻辑隔离、跨网结算等商业模式难题.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对运营者而言,WAPI是具有颠覆性的解决无线互联网困惑的利器.目前通过新建的基于WAPI的移动互联演示系统我们已经非常有信心解决这方面的难题和困惑.

《通信世界》:从您的判断来看,WAPI对中国通信产业界意味着什么?它的产业价值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概括?它蕴含多大的产业能量?

马奔腾:WAPI对中国通信产业界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非常好,很明显WAPI涵盖政治、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等丰富内涵.个人理解,WAPI在奥运会上的示范性应用成功,证明了中国通信产业界在移动互联网未来的管理层面有了全面突破,联系到WAPI原有的信息安全价值,对中国通信产业界WAPI意味着我国“产学研用”创新策略的成功实践.从这个角度来看,“WAPI的价值决不低于或者可以与TD-SCDMA的价值比肩”,从产业价值而言,国家相关产业管理部委的“WAPI与TD-SCDMA同等重要”的结语已经很好地概括了它的价值.

现在我们已经将WAPI(TepA)发展成一套方法,一个系统工程,它覆盖的产业面非常宽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WLAN产业.实际上它普遍适用于基于IP扁平化的宽带接入和移动互联网环境,能够带动这些环境产业的设计、应用、芯片、设备制造、互联网电信增值等多个产业的发展.我想它蕴含多大的产业能量就在于我们拓展WAPI能走多远:在空间上我们能扩展到无线城市、智能家电、移动互联网等等;在时间上可以它能够构建LTE、4G管理平面的特点已经引起国际电信标准组织的高度重视.

目前国际上的一些竞争者对WAPI的态度已经开始转变,市场表明:由于目前的 WLAN安全标准存在诸多痼疾,一些手持终端产业已经不愿意采用相关的芯片和解决方案.迫使竞争对手意识到顽固坚持落后技术最终会限制到WLAN乃至其自身的发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国际上有许多竞争对手开始着手研究类WAPI机理的技术;为了规避互联网管道化风险,一些先进的国际电信运营商也开始重视寻找互联网业务鉴权的方便工具,例如docomo等抓紧开发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

我们倍感压力.从这个竞争发展的角度来说,当前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精诚团结整个产业,加快推进WAPI科学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它蕴含的巨大产业潜能.

对话WAPI产业联盟秘书长 曹军

《通信世界》:我们发现,与几年前相比,现在的WAPI技术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种变化?

曹军:WAPI的技术内涵演变见证了WAPI在磨练中成长的历程.起初,我们对于WAPI更多地是聚焦在它的网络安全加密特性,而对于安全接入(访问控制)技术所涉及到的贯穿全程、涵盖网络通信产业链上所有产品的实体认证、管理、控制等手段并没有深刻的认识.

后来在WAPI产业联盟成立初期,有了运营商的加入,特别是中国移动的加入,通过我们共同对运营模式的探讨,逐渐体会到了安全接入技术可以实现运营商对于网络的访问控制,这也就是WAPI的可运营、可管理的能力.这种能力将给运营商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也使得运营商从管道商到信息提供商的角色转换成为可能.

另外,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使我们从理论和方法上冷静地思考了WAPI的整个理论架构,提出了鉴别框架方法TePA,从而结束了WAPI“无根无缘”的时代.随着国际标准化道路的迈进,WAPI的产业发展思路会愈加的清晰.

《通信世界》:WAPI可运营、可管理的能力,能够给网络运营者和使用者带来哪些好处?

曹军:从运营商的层面来讲,WAPI的接入访问控制使运营商实现了对无线网络的可操作功能,能有效地绑定客户,控制价值链,帮助自身品牌得到提升.纵向上看,安全接入技术帮助了运营商把原来的局域网应用扩展到了全网全程应用;从横向上看,WAPI将应用于所有具备通信模块的电子消费品.

对使用者来说,互联网时代正在由桌面转向手持转变,手机上网用户由于终端界面太小,会倾向于简单快捷的操作,WAPI接入和多业务只需通过统一的认证平台,将终端业务有效梳理成为“一键式”的快捷服务.同时,因其完备的网络安全性能保护了个人隐私不受侵害,从而使更多的用户享受更多的业务体验.

《通信世界》:此前有一种说法:“WAPI是基于802.11i并强化了其安全应用”.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WAPI的安全体系?

曹军:WAPI的产生决不是建立在某一种既有的安全技术基础上.首先安全接入技术在上层应用软件中是至关重要的,且不具有线性向下兼容的能力;其次网络安全属于国家安全属性范畴,且我国拥有自己的密码算法,正常情况下不会沿用其他既有的模式;最后,多年来在经受了竞争对手在技术原理方面极度苛刻的论证和检验后,我们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基础上,从整个网络架构上对WAPI技术模块提炼出一套严谨完整的方法论-TePA.从网络的基本安全元素到构架再到应用归纳出了WAPI的理论原理,从而为后续出现的网络科技创新铺垫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由此,我们可以得出,WAPI的提出和发展完全依赖于自身技术体系架构的合理性,没有依靠其他既有技术基础.

《通信世界》:前几年,WAPI在申请国际标准方面经历了很多的波折,目前来看,WAPI成为国际标准的可能性还有多大?我们后续是否还会按照先前的思路、方法和途径来推进标准工作?

曹军:我们在2008年4月再次启动了WAPI申报国际标准的工作.现在技术层面已不存在任何难度,目前已经进入到文本的合并编辑阶段.这标志着WAPI在国际标准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现在已不存在理由予以阻挠.

两年多的WAPI国际标准推进工作中,我方始终坚持了有理有据有节和积极参与的原则,甚至连对手IEEE也表示:“中国了解、熟悉国际标准规则的程度,难于对付,IEEE应寻求更为熟悉规则专家的支持”.

目前在SC6网络通信底层领域里,WAPI已成为除IEEE之外仅有的能够立项的提案之一,已经开辟了我国在信息及远程通信领域的先河.

历经多年的斡旋与论证,尤其是随着国内产业的发展壮大,IEEE在网络通信底层领域国际标准层面的垄断地位已因WAPI而发生了根本性动摇,WAPI的技术先进性已获得国际标准组织的认可.这也印证了“国际标准推进工作应必须首先立足于标准在国内的实施”.目前,WAPI工作的着眼点仍在加强国内产业化方面,由于接入控制技术贯穿全程全网,涵盖了从驱动到软件的多个产业层面,需要我们快速推进WAPI产业化进程,积累产业厚度.

《通信世界》:目前国际业界对WAPI的看法发生了哪些具体的改变?以您的判断,WAPI在国际市场上的突破口在哪里?

曹军:2006年已经颁布了WAPI2.0国家强制性标准,并通过商务部向WTO/TBT做出正式通报,至今无任何国家反对,WAPI标准处于可随时全面市场执法状态.

目前在国际上,部分国家成员体对我方的态度已由本能抵触正逐渐转变为理解和支持,这一点,从SC6 2006年布拉格会议上英国国家成员体态度的转变得到了有力证明.我方认真研究国际规则,严格遵守和运用规则行事,对方始终没有找到我方在规则上的漏洞,也没有因规则问题给国家带来麻烦.2008年4月,在ISO/IEC JTC1/SC6 2008年日内瓦全会上,对于我方提出的WLAN安全仍面临着严重威胁的说法,IEEE代表也表示了认同.这也证明了前期我方在技术方面反对 802.11i是完全合理的.最终SC6会议形成决议,重新启动WAPI成为国际标准的工作.另外,芯片、终端、操作系统等国际一流企业也由原来的反对观望,发展到目前的以各种形式加入WAPI的产业合作中来.可以看出,WAPI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国际业界的目光.

目前WAPI产业联盟已经拥有40余家成员单位,覆盖产业链各个环节,产业准备日渐完备,WAPI产业正在经历“润物细无声”的时期.在当前的市场层面,WAPI作为一种标准,我们更应从战略拓展的角度出发,而不能仅考虑一城一池的得失.现阶段,我们正在打破原有格局,并影响国际市场.可以预期,在未来的2年内,绝大多数WLAN芯片都将支持WAPI,国内主流运营商将会根据其全业务发展需求采用这一国家自主创新标准和技术.

《通信世界》:目前WAPI在国内市场的产业化和商用化推进是否取得了突破?在国家层面是否已经对WAPI有了更大的支持力度?

曹军:当前WAPI在国内已陆续实施了30多个项目,并成功应用于2008奥运会以及北京、广东、西安等省市的无线城市建设,这些经验为WAPI规模商用化推广积累了实战经验,也有助于其在国际标准评审中获得突破.

根据工作规划,近期我们已组织成员单位在北京、深圳两地建设WAPI示范网. “以北京邮电大学覆盖区域为核心、知春路863软件园周边范围为补充的WAPI应用示范网本月底即将开通”.北邮示范网初期承建单位为WAPI联盟、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设计院、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等,它将使更多人亲身体验、感受WAPI.

长期以来,国家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标准技术一直给与了强有力的支持:自2005年11月,形成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商务部、国密办、质检总局、国标委等组成的八部委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推进WAPI.随后,部际联席会议又形成了政府采购先行引导并大力促进 WAPI在大型公共电信基础网络和国有大型企业中的应用;成立WAPI产业联盟加快产业化进程;发改委和信产部设立专项资金支持WAPI产业发展;国家密码管理局公开SMS4密码算法;继续颁布WAPI2.0国家强制性标准并向WTO/TBT通报等具体政策和措施,在上报国务院有关领导批示后执行并推进.采取如上措施的目的是为进行符合国际惯例和产业化准备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到位,我国在国内全面实施WAPI标准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别国也不再有任何理由干涉我国相关标准的执行.由此我们能切实感受到国家对于我国自主产权的无线网络安全接入技术标准的支持与推动.

《通信世界》:关于WAPI专利授权问题,目前是否有了成型的规制?

曹军:不断促进WAPI产业化发展,推动其商用化和国际化进程,是产业联盟的工作目标和源动力.

WAPI是中国第一个在标准里含有专利的技术.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WAPI专利池,大约有七八家联盟厂商申请了在WAPI典型产品和扩展产品方面的90多项专利.目前WAPI正是发展时期,我们本着“公平无歧视地共同发展,简单低成本”的原则进行推广,按照规定,对于WAPI前期推广应用,我们仅象征性地一次性收取1元人民币的专利费(按最终终端数量计),专利费用授权第三方法律机构办理,严格杜绝滥收费、重复收费问题的发生.对此举措,市场反应良好,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厂商提出疑义,所以知识产权问题绝不会成为WAPI发展的障碍,相反,与2001年国内在无线局域网方面没有专利,而国外共 50余个厂商有百余项专利的局面相比,可以说WAPI带动了国内无线局域网产业的整体技术发展.

文/《通信世界》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5:57:10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